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風光

葬在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的法國梁祝

發表時間:

緬懷先人和已故親朋,表達思念在世界各國都是一樣的。在中國祭祖的傳統節日是清明、中元和剛剛過去的寒衣節,這三個節日合稱為“三大鬼節”;在法國則就只有一年一度(11月1日)的萬聖節。

拉雪茲神父公墓里,阿貝拉德和埃洛伊斯並肩而卧的石像。
拉雪茲神父公墓里,阿貝拉德和埃洛伊斯並肩而卧的石像。 Wikimedia Commons
廣告

在萬聖節當天,前往墓地為家人掃墓,獻上鮮花,金秋十月菊花盛開,所以很多法國人都買應季的各色菊花,以至於有很多人認為,菊花就是萬聖節掃墓時的專屬。

在深秋的萬聖節,我們不妨帶上一捧菊花,前往巴黎著名的拉雪茲神父公墓,緬懷一下長眠在那裡的各界名流!

為何要去拉雪茲神父公墓呢?用法國人的話說,那裡是讓人發現自然與喪葬藝術融合在一起的迷人而富有詩意的回憶場所。

拉雪茲公墓,也被稱為“東方公墓”,是巴黎最大的公墓,位居巴黎東部的20區,佔地43公頃,是在巴黎市府管理的公園和花園的一部分。

這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地方,充滿着藝術,文化和歷史的印記,令人沉思和遐想,在這裡遊人可以欣賞各式石雕和植被。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超過300萬人。

公墓共有7萬座墳塋,哥特式的陵墓,奧斯曼的穹頂,有的簡潔、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各種風格彙聚在此,散落在綠色的小徑上,遊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手拿地圖去探尋自己想探訪的名人。

名人可分為幾大類,藝術家、作家、政治家、歷史人物、科學家、思想家、人權衛士、金融家、以及不可畫歸的出名人物。

僅藝術家中,就有音樂家,如肖邦、羅西尼;歌手中,美國的有著名歌星吉姆·莫里森,法國的有伊迪絲·皮亞芙,阿蘭·巴松……;畫家中有法國浪漫派大師德拉克洛瓦,印象派的主力畢沙羅;劇作家有莫里哀,繆塞,作家有讓·德·拉封丹、巴爾紮克,科萊特,普魯斯特,王爾德,詩人阿波利奈爾;影視類有法國著名影星夫婦伊夫·蒙當和西蒙娜·西諾雷的和葬墓,等等、等等......

而公墓中,最為浪漫的莫過於法國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埃洛伊斯和阿貝拉德的墓。

生於1092年的埃洛伊斯出身名門望族,雖是私生女,但因其才情,而在上流社會聞名遐邇,她精通拉丁語、希臘語和希伯來語,對古希臘作家的認知令人驚訝,她是當時唯一一位允許繼續深造藝術學科的女大學生。

年長她13歲著名學者、哲學家、神學家皮埃爾·阿貝拉德神父,驚艷其的才華和名氣,自1113年起擔任了她的家庭教師;此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墜愛河,埃洛伊斯將老師給他的每封信都小心的抄寫一遍並給予回復,這些信件在三個半世紀後以匿名形式出版,引發法國文壇的震動。

他們的愛戀關係在1117年被人發現,成為轟動一時的社會醜聞,此後,埃洛伊斯在巴黎北部的一家修道院出家,而阿貝拉德則被施以宮刑,隱居在聖德尼修道院,並在那書寫了自己的第一本傳記《我的不幸歷史》。兩人此後天各一方,直到去世,再也沒有見過面。可隨着時代的變遷,兩人的戀愛故事成為法國愛情的範本,自由戀愛的奠基神話。

直到近七百年後的1817年6月16日,兩人的遺骸遷至拉雪茲公墓,才又見了面,他們同穴而居,兩人的雕像被平放在石棺上,人們希望生前未能長相廝守兩人,一站起來後就可相擁親吻。

1983年11月14日,兩人的墓被列為法國歷史古跡。遊客可在公墓的第七區看望他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