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沙特油田:如果原油價格繼續飆升 襲擊者的目標就達到了

發表時間:

9月14日星期六,沙特阿拉伯的兩個主要油田遭襲擊、觸發大火,這是星期一下午上市的法國晚報世界報的頭版頭條內容。該報指出,襲擊造成的產油量的減少佔世界總產油量的5%,並使得倫敦市場上的原有價格周一上升了10%。

廣告

法國世界報指出,也門的胡賽武裝聲稱為襲擊事件負責,但美國指責伊朗,不過,伊朗進行了否認。與此同時,法國世界報表示,有好幾個跡象讓人們猜測,襲擊沙特油田事件有可能是伊拉克境內的親伊朗民兵組織所為。

就沙特阿拉伯的兩個主要油田遭襲擊,同一份法國世界報還發表了社論。社論的標題是:海灣地區的新危險。

社論寫道,在沙特油田遭襲擊後,如果原油價格繼續飆升的話,那麼,襲擊者就將是成功地讓阿拉伯波斯灣的緊張局勢突然在全球範圍內顯現。

社論繼續寫道,9月14日星期六,沙特石油工業的神經中樞遭到了一次惡魔般的打擊,這是薩達姆侯賽因和基地組織在他們鼎盛的時代都沒有成功的事。這次襲擊到底是來自無人機還是導彈,雖然目前這還不能完全確定,但襲擊事件讓全球石油產量減少了5%,這是在石油黑金的開採和交易史上從沒有見過的事情。

社論回憶說,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部隊向600多口科威特油井開火,以掩護他們從美國領導的國際聯盟的坦克下撤退,並對這一石油酋長國遠離他們進行報復。火災造成了嚴重的環境破壞,但對石油市場影響不大。

在2000年代中期,在基地組織襲擊沙特阿拉伯的高峰期,聖戰分子在沙特石油工業的幾個象徵性城市散布恐怖,比如在紅海上的延布港口和在東海岸上的達蘭港口,以及在許多外籍人士生活的基地,等等。

但是,沙特當局實施的鐵腕鎮壓使沙特得以阻止這種准叛亂。2006年2月,沙特安全部隊還在這次受到襲擊的地方挫敗了一次襲擊的陰謀。

近年來,沙特搞了很多防禦工事,特別預防裝有炸藥的自殺車輛,這是2000年代針對石油基礎設施的主要威脅。但這些防禦工事沒有辦法對付神風無人機從天空中落下來。如果這次襲擊是來自導彈的話,那麼,沙特擁有的美國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是戲劇性的失敗了。

沙特阿拉伯及其美國盟友的敵人似乎發現了盔甲中的缺陷。如果原油價格繼續飆升的話,那麼攻擊者就贏了:讓全球數億名駕駛人員都感受到阿拉伯海灣地區的緊張局勢突然升級了。法國世界報的社論認為,這一嚴重性前所未有的新的危機,應該促使各方最終開啟對話,而不是導致新的有可能退化為直接對抗的口頭升級。一直玩火的話,該地區最終將會燃燒的。

另外,法國世界報星期一在其網站上也有一篇文章,評述華盛頓和北京當局近日各自在貿易上試圖減輕緊張局勢的行為。

文章寫道,中國和美國的善意行為成倍增加,但這些姿態是否足以永久緩解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呢?文章認為,即使中美兩國之間能夠達成部分或臨時協議,但潛在的問題仍然會繼續存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