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易綱: 珍惜正常貨幣政策空間 化解金融機構風險

發表時間:

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是一個大型經濟體,貨幣政策主要服務於國內經濟,要堅持“以我為主”的取向,綜合考慮國內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等多方面因素來進行預調和微調。

廣告

易綱指出,當下國內貨幣政策工具和宏觀審慎工具實施的空間還比較大。以後者為例,從國際情況來看,如果出現經濟下行,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工具用完之後就會走“負利率”。所以對於國內而言,盡量珍惜正常貨幣政策空間,在此空間中更長延續,會對整個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利。

易綱說, “我們並不急於像其他一些國家央行所做的那樣,有一些比較大的降息和量化寬鬆的政策。我們的判斷是,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要保持穩健的取向,要保持這個定力。”

他談到,中國的經濟目前處於合理區間,物價方面也在一個比較溫和的範圍。綜合分析國內形勢和國際背景,中國的貨幣政策應當保持定力,堅持穩健取向。一方面要穩當前,加強逆周期調節,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速度與名義GDP增長速度大體上匹配,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同時也要注意保持槓桿率穩定,使整個社會的債務處於可持續水平。另外,還要考慮到長遠,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以改革的方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路透社報道,今年三季度以來,日本、德國等經濟體10年期國債收益率集體持續為負,引髮針對負利率的熱烈討論。與此同時,面對經濟放緩壓力,美聯儲今年已兩度降息,歐洲央行也在9月12日宣布新的購債計畫,並把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負0.5%的歷史最低水平。

易綱說, “如果你要看全球,包括美、歐、日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和發展中國家的貨幣政策在未來幾年的取向,我有這樣一個判斷,就是向前看,再過幾年,如果哪個國家,特別是哪個主要經濟體還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那麼這樣的經濟體應當是全球經濟的亮點,也應該是市場所羨慕的地方。”

易綱表示,縣域等中小金融機構要聚焦為當地實體、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服務;目前針對中小金融機構出現的風險,要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方法,來嚴格依法化解,機構、地方政府和監管機構都要負起責任。

易綱說, “前一段有些銀行的盲目擴張,而且做這個跨區跨省同業業務,使得他們服務的焦點跑到區外,跑到一些風險高的項目上了。”易綱說。

他並表示,央行主張在化解風險的過程中,要求中小金融機構聚焦為實體經濟服務、聚焦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服務,轉向當地,使業務是可持續的,風險也可以得到化解。

針對包商銀行和錦州銀行發生的流動性風險事件給市場造成的衝擊,易綱稱,“我們目前針對這些出現的風險,我們要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方法來嚴格依法化解這些風險。”

易綱是在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的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做上述表述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