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特朗普滅除伊朗將軍後果難測

發表時間:

也許是距離總統大選只剩下十個月的緣故,一向反對美國軍事干預中東的特朗普總統意外下令消滅伊朗蘇萊曼尼將軍,這被視為是特朗普執政以來最為冒險的一個決定。

圖中人物為伊朗蘇萊曼尼將軍
圖中人物為伊朗蘇萊曼尼將軍 AFP/Khamenei.IR/HO
廣告

美國無人機在巴格達攻擊的目標,是德黑蘭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關鍵人物--伊朗革命衛隊將軍卡西姆-蘇萊曼尼。此舉意味着一個後果無法預測的重大轉折:伊拉克害怕爆發“一場災難性戰爭”,而伊朗誓言選擇一個“最好的時間和最好的地點”復仇。

如果說全球第一強國總統經常把戰爭修辭掛在嘴上,直到目前,在最終發起軍事攻擊前一直表現出節制,比如2019年6月,特朗普在最後幾分鐘取消了針對伊朗的空中打擊。

法新社報道,執政三年後,在面臨參議院彈劾審判、預料總統競選更加富有挑釁性的背景下,前商人特朗普現在面對的是如何處理他面對的第一個重大的外交政策危機。處理這樣一個複雜事件要求採取謹慎、明智的決定,領導人既要強硬又要穩定,在專家看來,這些並不是特朗普的長項。

炸死伊朗將軍後,重視“本能”的共和黨億萬富翁的第一反應並沒有讓人們對特朗普處理複雜的地緣政治的能力感到放心。儘管特朗普始終不渝地保持着挑釁性風格,周四晚上,在宣布伊朗將軍被打死的時刻,特朗普只在推特上放出一面美國旗幟,以代表他在第一時間的反應,他沒有說一個字。

在其豪奢的德州海洋花園裡,特朗普周五早晨曖昧地表示,“伊朗從未贏得過戰爭,但也從未輸掉一場談判”。哈佛大學教授,前外交官伯恩斯認為,蘇萊曼尼的確計畫要炸毀美國裝置,華盛頓的干預是合法的,但他的疑問是:特朗普是否想好了下面幾步怎麼走?這位教授的反應是否定的。

特朗普始終對自己的大選基本盤以及自己2016年競選總統時所作的承諾十分專註,自從他入主白宮後,特朗普不斷重申,他要走出“沒完沒了的戰爭”怪圈,在他眼中,這些戰爭讓美國在人員和財政上付出了巨大代價。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理查德·哈斯認為,原本打算減少美國在中東干預,總統現在卻要把美國更多地拖入,在這個美國正面臨中國、北韓以及俄羅斯挑戰的時候, 這不光很諷刺,而且是悲劇的甚至是危險的。

如果說大部分共和黨領袖一致讚揚總統的“勇氣”,民主黨人表示出的是一種擔憂。奧巴馬時期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薩曼莎·鮑爾譏諷:“一面旗幟可不等於一個戰略”,“特朗普把所有不贊同他的人統統辭掉,很快發生翻轉的危險性很大”。

一些分析人士的假設是,特朗普或許下令美國從伊拉克全面撤軍。他將以美軍在伊拉克面臨重大威脅以及伊拉克當局的聲明為他的決定做依據,同時再一次遠距離轟炸伊朗。斯坦福大學專家科林.卡爾認為,這樣做可以使特朗普向他的大選基本盤輸送他本人很強硬的信息同時又下令從伊拉克撤兵。

現在的問題是特朗普在下令消滅伊朗將軍蘇萊曼尼時的政治動機到底是什麼?頗具諷刺的是,特朗普本人在十年前曾諷刺時任總統奧巴馬,白宮在大選來臨前為了多贏幾張選票,總想發動一場與伊朗的衝突。

特朗普在2011年發推:“為了重新當選,奧巴馬將會發動對伊朗戰爭”,當時,特朗普還沒有進入政壇,但絕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攻擊民主黨領導人的機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