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在台灣,中國的“一國兩制”成了反襯

發表時間:

星期二下午上市的法國世界報在論壇版面刊出了一篇和中國及台灣有關的文章,標題是:“在台灣,中國的“一國兩制”成了反襯”。文章由巴黎政治學院的主任研究員弗朗索瓦茲·蒙冉(FrançoiseMengin)撰寫。

廣告

文章指出,對香港民主運動的鎮壓,使台灣執政的民進黨有了新的生機,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反對與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統一,在1月11日大選前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民進黨有望獲得勝利。

文章寫道,在台灣,在進行總統和立法雙重一輪普選投票的前夕,民意調查顯示,看守總統蔡英文會獲得連任。蔡英文的政黨民進黨反對與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與此同時,民進黨也沒有試圖宣布台灣獨立,以便保持擁有2350萬居民的台灣在事實上的獨立。

文章表示,北京當局一直不遺餘力地阻撓蔡英文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北京不僅中止與台北的所有對話,還將台灣本已經很少的外交盟友從22個給減到了15個,另外,北京還增加了其在台灣海峽的軍事演習,北京似乎是在促使民進黨的主要對手、仍然致力於兩岸長期統一的國民黨恢復執政。

隨着民進黨在2018年地方選舉中的失敗,蔡英文的連任似乎是非常困難的事。她在近期民意調查中的人氣上升,可以解釋的原因,應該是“一國兩制”所造成的。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年初時多次向台灣當局發話,提說已經在香港實施但卻被連續挑戰了七個月的“一國兩制”。對於北京當局來說,台灣和香港的命運共同體就是中國大陸。

文章繼續寫道,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除了殖民經歷以外,台灣和香港幾乎沒有什麼共同之處。除了殖民統治,台灣和香港各自的歷史獨特性還阻礙了台灣和香港之間發展出任何形式的團結互助。

在1978年中美關係正常化之後,台北的外交受到孤立,鄧小平向台灣提出的和平統一政策承諾,通過“一國兩制”,台灣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之內擁有自治,在國際舞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唯一一個保持主權的國家。

由於國民黨政府的反對,在英國撒切爾政府於1982年開始談判香港殖民地的歸還時,“一國兩制”這一方案隨即被建議給了撒切爾政府,倫敦感到滿意,覺得這一制度能夠長遠的保護英國的商業和金融利益。

實際上,在英國殖民者遺留下來的所謂法治國家中,法律並不是一般意志的表達。香港的特殊性在於,它的“制度”保障基本自由,但又沒有一個代表當地居民的政權。在回歸敲定之後,1989年天安門屠殺在香港產生的團結情緒,加速了後期的分裂,且並未產生脫殖民化所伴隨的地方利益的融合:工商界將效忠於中國的中央力量,而民主反對派則立即將香港的民主化與大陸的民主化聯繫起來,且沒有提出獨立主張。但是現在,在反覆的抗議運動中,對普選的訴求不是沒有孕育出要求獨立的願望。

相反,在台灣,開始於1987年的由國民黨改革派發起的民主運動,通過將虛假地代表整個中國的政權重新集中到台灣島選民身上,定期普選,從而實現了台灣的獨立。台灣當局尋求與中國共存,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頭版頭條

法國政府的退休改革方案所引發的交通大罷工仍在持續。星期二,法國總理菲利普和各工會的代表們進行了新年伊始的第一次商談,不過,會後,沒有宣布任何的進展。1月9日星期四,是各工會號召進行跨行業大罷工的全國行動日,因此,退休改革仍然是星期二下午上市的法國世界報的頭版頭條,該報強調,法國議會的執政多數敦促總理菲利普找到妥協方案。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