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思想長廊

反叛與解構的智者米歇爾·福柯第八節 權力的秘密之一

發表時間:

[提要]權力僅僅是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施加強制的能力嗎?權力僅僅是說“不”和“你要如此”的否定性的特許權嗎?權力僅僅是一個依照官階序列服從的關係嗎?福柯重新考察了社會中懲罰與權力的關係,打開了社會學與政治學的新視野。

米歇爾.福柯
米歇爾.福柯 網絡照片
廣告

問:在福柯在論述瘋癲問題時,他總提社會對瘋癲的強制與懲罰。他似乎對懲罰這個概念很關注。

答:是這樣的。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就叫做《規訓與懲罰》。規訓這個字,本來他用的是法文的surveiller監視,但是英文譯者把它譯為discipline 訓導、規訓。而福柯呢同意了英譯者的譯法,中文也就這麼譯了。其實,我想“監視”這個詞更符合這部書的主要論點。好,那麼,我們就隨大流,也把這部書稱為《規訓與懲罰》吧。分析這部書就能回答你的問題。

福柯的研究有一個特點,他總是先從歷史上的一個事件開始,然後去看同一件事情,在歷史上人們是如何去做,再看現在人們會怎樣做,然後再問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因為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要件總存在那裡,比如法律制度。但這個制度的內容卻在變化,比如從前對某些嚴重的犯罪,一定要處死,而且死刑還是花樣百出,極其殘酷。比如在中國,就有千刀萬剮,五馬分屍,大卸八塊等等,各種傷害肉體的刑法,就多了去了。人們為什麼要在處死一個罪犯這件事上花這麼多心思,想這麼多花樣呢?而在現代社會,死刑就簡單多了,電椅,槍擊,絞刑,都是很簡單的處死方式。更有在文明程度較高的國家,乾脆取消了死刑。這些變化反映出社會的什麼樣的性質變化呢?

問:這種考察歷史的分析方法,是不是就是福柯所說的譜系學的方法呢?

答:你一下子就問到了一個特別複雜的問題。我先在這兒作一個簡單的提示,後面碰到了我們再詳細地解釋。譜系學généalogie 的原意就是研究家族血統的,常常被用來確認貴族血統的純正。既然為了論證某一家族血統的起源和純正,所以它強調的不是變化,而是不變。一個貴族家庭,經歷許多世代,會有許多分支。譜系學就是要梳理這些分支,看哪一支是主脈,一直延續。把這個詞用在哲學思想中的人是尼采,他有一部著名的著作,叫《道德的譜系》。在這部書中,尼采就是要探討我們人類的道德觀念,原初是什麼樣子。我們今天所稱的善惡,在道德起源時,是什麼性質的東西。譜系這個詞,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前一部分就是發生和起源的意思。我們知道《聖經》創世紀就叫Genese。前面我們曾經說過,福柯的思想受尼採的影響極大,所以他的歷史方法,其實就是譜系學的方法。結果我們發現,譜系學這樣的一套研究看待歷史的方法,完全不相信有什麼歷史必然性,也不相信歷史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序列,它強調的是偶然的發生,強調歷史事件意義的相對性。但是聽友們要知道,福柯的這個方法,有很多人都不同意,這些爭論我們就不用講了。我們只要知道福柯他說了什麼就可以了。福柯對譜系學下的定義是這樣的:“譜系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摧毀本源及永恆真理的優越地位。譜系學家要揭示的一個秘密就是沒有本質”。

問:這話似乎可以證明福柯的結構主義傾向。

答:要說解構,福柯有這個意圖,就是要打破以往形而上學家追求的那種同一性、延續性,他要回到事物本身,去研究實際上一個事件具體是怎麼發生的,而不把它歸到某一種歷史必然性中。這就是他整天鑽在圖書館裡搜集檔案材料,把歷史上的事件翻出來,重新解釋的原因。其實我對福柯的許多解釋也很有保留,但是他的天才想象力常常讓你耳目一新。好,我們現在回到他的文本。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一書中,要闡明的中心思想是,在前現代社會,刑罰是以展示酷刑為主要手段,而在現代社會中,酷刑已經被廢止,但是由刑罰所代表的社會權力卻沒有變化,並不是說因為社會在刑罰的形式上日益文明化,人道化,社會權力對人的控制就減弱了。相反,更多的控制手段讓社會更馴服於權力,更自覺自願地接受社會對人的管控。在酷刑時代,刑罰代表的是國王的權力。在現代社會,刑罰代表中產階級對社會制度的維護。福柯雖然以現代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為對象,但他的分析對蘇俄共產專制國家也極有啟發意義。在福柯看來,古典時期的刑罰,以殘酷的肉刑為特徵,請聽友們注意,福柯的所謂古典時期,和他在分析瘋癲時用的概念是一致的,都指十五-六世紀,他指出,殘酷的肉刑必須符合三項標準,其一,它必須能夠製造出極度痛苦,而且這痛苦是可以精確計量的。這一點,聽友們一聽就明白,中國古代的酷刑,從黥刑,也就是在臉上烙字,刖刑就是砍腳,劓刑就是割鼻子,剮刑,宮刑就是閹割,太史公司馬遷就是受的這個刑。所以他在《報任安書》中說,“禍莫慘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所以,對不同的罪施加不同程度的肉刑,就是福柯所論的精確計量。我談福柯論刑罰,多舉中國的例子,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刑罰花樣最多的國家。

問:中國古代的各種刑罰,最重的就是謀反。可見刑罰的目的之一就是維護最高權力。

答:是這樣的。福柯所說的第二個條件,就是酷刑必須滿足某種儀式。也就是說一定要讓受刑罰者留下記號,讓他永世恥辱,也就是說把罪惡標誌出來。所以中國古代刑罰的黥刑,就是在臉上刺字。聽友們想想,《水滸傳》聚義堂上的108將,有多少人是被刺過字的?這個習慣在現代那些專制統治的野蠻國家仍然施用。在法西斯德國,猶太人都要佩戴黃星,在中國的文革中,黑五類都要帶上標牌或者帶上高帽。那麼這第三個標準,就是每一次酷刑的結果,都應被看作一場權力的凱旋,它要起到給有權處以刑罰的人揚威的目的。所以殺人之後,還會有曝屍三日,還會把屍體、首級掛在公共場合,以達到揚威、震懾的目的。而對這種行為的反抗,直接就是對權力的挑戰。比如,希臘悲劇大師索福克羅斯的名劇《安提戈涅》就是安提戈涅直接挑戰克瑞翁的王權,違反他的禁令,去埋葬她哥哥的屍體。剛才你說到中國古代刑法最重的刑罰,是針對謀反的,也就是針對最高權力的冒犯,一定會受到最重的刑罰。福柯在《規訓與刑罰》一書中,開頭就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1757年3月2日,試圖行刺路易十五的達米安被判處極刑。福柯詳細記載了行刑的過程:“用燒紅的鐵鉗,撕開他的胸膛和四肢上的肉,用硫磺燒焦他持着弒君兇器的手,再將融化的鉛汁、滾燙的松香、蠟和硫磺澆入撕裂的傷口,然後四馬分屍,最後焚屍揚灰”。他以這個典型案例來說明,酷刑、肉體折磨是古代刑罰的基本要素。緊跟着,他又舉出拿破崙時代的警務大臣富歇,為巴黎少年犯監管所制定的規章。這個規章從少年犯起床開始,每個小時都有詳細的規定,內容再也沒有肉刑,而是勞動、學習、繪畫、算數,這份監獄作息時間表,代表着現代刑罰制度的誕生。這兩個案例說明什麼呢?我們下次再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