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華世界

方方日記現象:變成大山的一粒時代之灰

發表時間:

方方是居住在武漢的作家,她在武漢1月23號因肺炎疫情蔓延失控而突然封城後的第三天開始寫日記記錄每天的重要事件,不僅成為民眾了解武漢生活和民意關注熱點的重要信息來源,也通過犀利丶膾炙人口的文字將武漢人和所有受到疫情影響的人難以承受之痛之傷之重通過文字宣洩排解出來。她被稱為“武漢良心”,進而成為一種現象,大受民間歡迎,但也無可避免地為她帶來不少非議和非難。

方方照片
方方照片 © “二湘的七維空間
廣告

在信息不透明國家,突發事件引發的往往首先是官方的英雄激情主義,或稱“暖心”的正面宣傳。好人好事,領導英明形象充斥着官方報刊版面,而與此對應的是民間無法獲得信息造成的茫然與無措感,以及對未來的擔憂帶來的恐懼而導致的“悲情主義”的蔓延。武漢封城後民眾的情緒需要發泄的窗口和機會猶如聚集多年的火山岩漿。 這種情況下,任何與眾不同的舉措都會成為輿情的關注焦點。方方日記現象應運而生。

方方是中國著名的作家,在她的簡介中說:原名汪芳,祖籍江西彭澤,生於江蘇南京,現居武漢,中國當代女作家,代表作《水在時間之下》《萬箭穿心》《風景》,最新長篇《是無等等》《軟埋》......

方方從1月25日,也就是武漢封城後的第三天,寫下了第一篇“封城記”後,就幾乎從未間斷,記錄下了一座千萬人大都市突然沉寂後的點點滴滴,逐漸成為外界了解武漢封城後生活和網友們宣洩情緒的出口。

在1月25號,大年初一那天寫下的第一篇封城日記中,方方寫道:“前一陣,因為反對年輕人街頭集體爆粗口,導致微博被封。儘管如此,但我現在仍然堅持她的觀點:就是表達愛國,也不能以街頭集體爆粗為榮,因為這是文明問題!就在準備就此永遠不再開微博了之時,沒料到現今武漢發生如此嚴重的災難。導致武漢成為全國的中心,導致封城,導致武漢人到處被嫌棄,也導致我被封在城裡,又恰住在中心區內。很多人來詢問,也有人私信,大家都在關心和問候,讓我們這些被封在家中的人倍覺溫暖。有友人叫說不妨寫寫“封城記”。聞此始覺,如果我還能繼續發出文字的話,我還應該繼續下去。也好讓大家知道武漢真實的近況。”

就這樣,方方堅持每天寫,她的日記成了大家了解武漢的窗口,也成了新冠疫情中的一個獨特的文化、文學、社會乃至網絡輿論現象。

實際上,和所有900萬武漢人一樣,在封城期間她也沒有了隨意走動的自由,因此日記里的內容主要包括當日的天氣和心情,醫生或其他朋友同事發來的信息以及網上討論最多的有關武漢疫情的話題,這些信息加上方方的理解分析後,就變成她的情緒和感慨。作家本能讓她從現象和表現背後看到問題實質,質疑體制管理弊端和社會現象瑕疵所在。 她吐出胸中悶氣的同時,也起到了讓讀者們一解心中怨氣的作用;這也許就是方方日記在極短時間內成為上百人人每日精神食糧的原因之一。

新冠肺炎導致全球六大洲中招,疫情爆發地武漢和湖北付出了巨大的人員損失,疫情蔓延到全球幾乎所有國家,感染和死亡人數每天成倍上升,橫掃之處,醫療體系受到嚴重威脅,經濟發展前景黯淡。但這場疫情中,最令人詬病的就是湖北武漢或中國最高層在疫情初發階段有隱瞞之嫌,最終在無法隱瞞之時才在最高層指示下突然下了封城令,誰要為此負責?是體制的問題還是官員失責?都是民眾希望了解但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的真相。

這也是方方在她日記中多次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從每一篇的題目看,都是有情緒的。

對領導的不滿及質疑的就包括:

湖北官員的表現其實是中國官員平均水平的表現;病毒是不會介意誰是平民誰是領導的 ;他們根本沒有推諉的餘地;線索來了,該查的就順着查吧?;引咎辭職,從中心醫院的書記和院長開始;;記住,沒有勝利,只有結束;檢驗你的只有一條,就是你對弱勢人群的態度;你也要給我們大家一個說法……

有關注民生和呼籲民眾自律抗疫的,哀嘆人生之艱辛和對生命的珍惜的,包括: 拯救他人的同時,也拯救自己;我們都在為這場人禍付出代價;哀民生之多艱,長太息以掩涕;再一次覺得自己命大;抗疫戰還在持續,我們也還在堅持;生活那麼艱難,但辦法還是有的;轉機隨時可能出現;民在疫中泣,相煎何太急;死亡的幽靈,依然在武漢徘徊;待在家裡別出來,否則我們就白拚命了;是的,活下來就好;所謂早春,總會有幾天這樣的日子;不止你一個人痛苦和艱難,人活着有很多方式;眼下就這樣活着:團購,追劇,睡覺;我們的眼淚還沒有流完.....

也有為民請命而發出怒吼聲的,比如:如要諂媚,也請守個度中;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武漢人的痛,不是喊喊口號就能緩解的;或許那時他們才會懂得百姓;秉持人道精神,就是我們最基本的常識;這種僵持還有多久?;一旦走到這一步,如何是好?蔓延難以控制,看來這真的是個難題……

發表方方日記的是“二湘的多維空間”,從最初的單位數維度一直後來的十一維,原因自然在和刪帖的網警們玩躲貓貓,到了十一維看你們怎麼辦!?無可否認,這次新冠肺炎也可以從多個維度來觀察和透析,從為高層捧場轉達指示的官媒的表現,疫情發展,醫療進展, 輿情民意指向,老百姓的日常等多個方面,方方的日記展示出來是多維度,用最普通的話道出種種現象,自成風格,是這次武漢抗疫期間一道獨特風景線。是大眾了解武漢生活,疫情救治,當日最重要時間的窗口。

她的筆下流出的是濃濃的情誼,是對武漢和對武漢人的深情, 是對現實的無奈,對歲月時光流逝的感慨,在她的文中能感到冬日的陽光、人情的冷暖和疫情的殘酷以及對現實的批評和無奈。

和官方在中共政法委的指令下,數百名官媒記者進入武漢,加大所謂“正能量”宣傳,報導與武漢疫情有關的“有溫度、有淚點、有人情味的暖新聞”之際,方方日記真實體現了武漢封城後當地人多維生活空間。相比之下,境界和見識高下立見。悉尼的中國作家何與懷評論認為:“方方‘封城記’中的這些不加修飾的文字是對虛謊的控訴,也是對盛世的詰問,它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個體的渺小。”

下面介紹幾篇方方日記:

2月7日,最早向外界披露新冠肺炎疫情的“吹哨人”之一、武漢眼科醫生李文亮病逝,得到消息的武漢人通過夜晚熄燈,吹哨子的方式紀念這位醫生,在中國網路世界掀起了一場尤為罕見的“我們要言論自由”的輿論浪潮。

方方日記連續兩天關注李文亮,分別以“現在,全武漢的人都在為他哭泣”,以及“在沉沉的暗夜,李文亮就是這一束光”為題。

在這兩天的日記中她寫道:說出真相的李文亮,受到責罰,丟了性命,到死都沒人向他道歉。這樣的結果,今後是否還會有人敢說?…… 昨天李文亮死了。我很難過。當即發朋友圈說,今晚全武漢人都在為他哭泣。哪知,整個中國的人都在為他而哭!眼淚多得在網上湧起驚濤駭浪。這一夜,李文亮是在人們的淚水中渡到另一個世界。 今天天氣陰沉,不知道是否蒼天也在向他致以哀悼。其實,我們對蒼天已然無語,畢竟蒼天又奈其何……在沉沉的暗夜,李文亮就是這一束光。這麼久了,武漢人能有什麼辦法化解自己心裡的鬱悶、悲傷和憤怒呢?或許,這只能這樣。

2月16日,方方這樣描述武漢當下的災難:

“災難不是讓你戴上口罩,關你幾天不讓出門,或是進社區必須通行證。災難是醫院的死亡證明單,以前幾個月用一本,現在幾天就用完一本;災難是火葬場的運屍車,以前一車只運一具屍體,且有棺材,現在是將屍體放進運屍袋,一車摞上幾個,一併拖走;災難是你家不是一個人死,而是一家人在幾天或半個月內,全部死光……”

在武漢封城第30天的日記中,方方感慨到:

“武漢一位叫肖賢友的病人去世了。臨終前,他寫下兩行共十一字的遺言。但是,報紙宣傳時,卻用了這樣的標題:《歪歪扭扭七字遺書讓人淚奔》。讓報紙淚奔的七個字是:“我的遺體捐國家”。而實際上,肖賢友的遺書還有另外四個字:“我老婆呢”?更多的百姓為這後四字而淚奔。報紙標題為什麼不能寫《歪歪扭扭十一字遺書讓人淚奔》,而要特意去掉後面四個字呢?會不會編輯認為愛國家才是大愛,愛老婆只能算小愛?報紙是不屑於這種小愛的?”.....

三月七號的日記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今天頻繁地出現在人們聊天中的一個詞,叫“感恩”。武漢的領導要求人民向黨和國家感恩。真是奇怪的思路。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的存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而不是相反。不明白領導們天天學習,怎麼學反了向?......今天的傍晚,一個著名作家給我發了一個短信,他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誰能想到次生災害會落到漢語上?”感恩這個美好的詞語,它的未來會滿身污穢嗎?而今天,它會成為敏感詞嗎?”......

有網友評論說:這段話讓人不禁落淚。

方方坦然誠懇的寫作方式也讓一些人感到不安,網上不斷有對她發出的攻擊,3月13號,她日記題目就為“有人試圖要挾警方對我進行打擊嗎?” 她指出,一個被封在疫區的寫作者,一個人受困家中,記錄自己的點滴感受。該稱讚的就稱讚,該批評的就批評,這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但讓我更難理解的是:為什麼這樣一份並不激烈的日記,會遭到那麼多人的惡意辱罵和圍攻?是什麼人挑動起這些辱罵的?辱罵者主要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他們大體持有什麼樣的價值觀?甚至,他們的學歷以及成長背景是什麼樣的?從事什麼工作?網絡有記憶,有心人查詢和調研一下,或許便有真相。這是件頗值研究的現象。我自己也蠻好奇

但面對阻力,方方沒有放下手中的筆,方方僅說:

“我每天記錄一點事情,並在同時加入一點想法和情緒,我覺得很有意思。這是一份純粹的個人記錄,以日記體的方式。它本來就不可能宏大敘事,也不可能記下抗疫中所有的人事,更不可能用文青們熱衷的語言。它就是隨心所欲式的,把我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寫下來而已。不是新聞,更不是小說。而這種喜怒哀樂的情感,不會跟所有人相同,也不會符合每個人的標準。一個人的記錄,哪能成為標準化的產品?這不是常識嗎?有些人,為了這本日記,花掉那麼多的精力來恨我,來罵我,把自己的快樂時間都浪費掉了。可惜。當然,恨我和罵我如果就是他們的快樂,那我就成全他們好了。”

最後,我們用方方日記中的一段話結束本次節目:

2月28,在"學會獨立思考"一文中,方方說:“我們的腦袋不是長在老師的教導中,也不是長在報紙上,更不是長在會議文件里,它是長在自己的肩上。我們的腦袋要用來獨立思考才更有價值。所以,無論極左罵或極右批,都不會改變我自己看這個世界的目光,也不會動搖我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

方方的日記每一篇都非常精彩,3月18號的“那時的我們,就像今天的你們”中,針對一位“高中生”給“方方阿姨”的信更是言辭犀利,從她們那一代人的經歷點出宣傳造成的人性扭曲,再到鼓勵當今年輕人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人雲亦雲,重蹈歷史罪惡覆轍,娓娓道來,入情入理,讀之令人動容。

由於時間關係不能一一介紹,聽眾朋友和網友們可以到法廣網站上閱讀日記連載。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歐洲以不可阻擋之勢肆虐,各國採取了二戰以來最嚴厲的防控策略。多國已經採取封城封國的政策,試圖阻止這個看不見摸不着的敵人前進的步伐。或許,歐洲人都要寫各自的封城日記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