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歐美爭購中國呼吸機狂潮

發表時間:

亞洲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歐美爭購中國呼吸機狂潮。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重要的機器,生與死就操之在呼吸機的一線間。在歐美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颷升之際,中國的呼吸機生產企業也進入了「生死時速」,處於日以繼夜的加班狂潮之中,以應付歐美醫療系統的強大需要。可以提供新冠病人使用的有創呼吸機,中國約佔全球的五分之一。今年二月中國的呼吸機產量逾一萬五千台,已經超過了二零一八年的全年總產量八千四百台。

Podcast
Podcast © FMM
廣告

呼吸機短缺的情況如何呢?

根據倫敦帝國學院的估計,大約三成的住院患者需要使用有創呼吸機、甚至人工心肺維持生命,而在疫症大爆發的現在,全球每天新增確診數以萬計,在四月四日全球一天就新增十萬確診。紐約州州長科莫曾表示需要三萬部呼吸機,而根據美國重症醫學會估計,全美可能需要九十六萬部呼吸機,但美國的醫院大約只有十六萬台,戰略儲備中則有一萬七千台左右。

美國如何因應呼吸機短缺的情況?

美國已經動用《國防生產法》,這條一九五零年立下的法律,容許總統有權力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強制美國企業生產包含醫療用品在內的國防物資。美國呼吸機需求的巨大缺口,也迫使美國放寬對呼吸機的進口管制。作為相對精密的醫療儀器,西方世界對進口呼吸機的管制非常嚴格,但由於情況緊急,原本進口到美國的呼吸機需要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准許,申請資格非常耗時,但FDA給中國魚躍醫療公司開出緊急使用授權,也是中國第一間獲得這個授權的無創呼吸機研發與生產商。

除了中國外,其他國家的呼吸機生產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德國德爾格及萬曼公司列名世界前十大呼吸器大廠,其中德爾格算得上行業龍頭。德國醫院原本約有兩萬台呼吸器,疫情升級後,聯邦政府三月中緊急向德爾格加訂一萬台,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張訂單,德爾格生產線全天二十四小時運作,期盼至少將產能加倍,陸續出貨。日本政府及經濟產業省也積極要求日本製造商增加人工呼吸機的產量,防患於未然。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週刊還有哪些其他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高刊還報道: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任校長的湖畔大學,對CEO學員開展疫情下企業應對的深度訪談調查,報告顯示透過數字化經營,線上業務的發展能幫助企業抵禦疫情影響,也有力支持了企業在疫情中生產和經營的轉型。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