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歐洲是否應當在中美較量中選邊站?

發表時間:

今年6月1日是基督教聖靈降臨節,法國的公休日。法國全國性大報只有《 費加羅報》有紙板發行。各報網站重點關注的內容除與新冠疫情相關的經濟或社會話題外,還有持續向美國各地蔓延的反種族歧視抗議集會以及其中的暴力衝突,另外還有美國載人“龍”飛船首飛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消息。關於中國,《費加羅報》在經濟副刊簡短介紹了特朗普政府宣布停止香港特別關稅地位的決定以及北京方面的回應; 《十字架報》網站針對特朗普政府考慮驅逐有軍方背景的旅美中國留學生措施,介紹相關背景。我們也借本次節目時間,向大家介紹前《解放報》駐京記者韓石在《新觀察》網站發表的關於歐洲是否應當在中美較量中選邊站的文章。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美國擔心中國留學生從事間諜活動

關於中國旅美留學生,《十字架報》文章介紹說,目前美國大學外國留學生中,三分之一的人是華人。2018-2019學年,他們的人數接近37萬,而十年前,中國留學生還只有10萬。中國留學生人數暴增令美國當局深感不安,懷疑這些學生從事間諜活動。文章指出,最近幾年確實出現多起這樣的事件。2019年,一名音譯名為紀超群的工程師專業學生在芝加哥被捕,他被指控幫助中國招攬科學家和工程師;另外,被譽為“中國馬斯克”的光啟科學公司執行董事劉若鵬在美國大衛-史密斯實驗室學習工作後,回國複製這家實驗室。他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美國的反間諜機構尤其加強了對美國校園內近百個孔子學院的監控,也格外留意國防、尖端技術等領域的中國留學生。但這種監控並不容易,因為像大衛-史密斯這樣的duo家實驗室都對外開放,遵守信息與技術交流的原則。隨着各種間諜案的發現,以及中美關係趨緊,中國留學生成為特朗普政府的目標。中國留學生的目光也開始轉往別處。2019年,留美中國留學生的數字十年來首次略有減少。但美國大學裡中國留學生的數字與中國大學裡美國留學生的數字仍然完全不對等。

歐洲是否應當在中美較量中選邊站?

中美關係近年來不斷緊張,讓人感受到一種冷戰氣息。在這種兩級對立的形勢下,其它國家,尤其是歐洲,是否應當選邊站?這是前《解放報》駐京記者韓石試圖回答的問題。這篇發表在《新觀察家》雜誌網站的文章寫到,21世紀兩個超級大國間迅速惡化的關係帶來很多問題,最難回答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命名這場日漸擴大的危機。形勢確實與冷戰有相似之處,但與美蘇之間的冷戰最大的不同,是經濟與人員往來的規模。50年代,兩大陣營間幾乎沒有這樣的往來,而如今完全不同。但除此之外,的確很難漠視當前的緊張關係中的冷戰要素。作者認為,只把這種局面歸結於美國11月的總統選舉是錯誤的。特朗普確實把指責中國作為其競選的一個主軸論據,但在美國,對中國的敵視並不是一時的。兩大政黨在這個問題上立場一致,這種敵視不會在選舉過後就煙消雲散。這可以從美國政府最近推出的關於美國對華戰略的文件中看出來。

這種局面提出的另一個問題涉及中美之外的其它國家,也就是為數眾多的、目睹這種緊張形勢重塑國際關係的國家,他們是否必須選邊站?面對這樣的兩級對峙,歐洲、非洲以及其它亞洲國家有多少迴旋空間?文章寫到,這是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提出的新挑戰。在此之前,世界不無困難地努力與一個專制政權相處,希望這種專制隨着經濟發展而逐漸淡化。但這個賭打輸了。中國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實力越是壯大,政權越是強硬,新冠病毒疫情使得這種趨勢越發明顯。處境被動的中國共產黨選擇具有攻擊性的危機處理方式。對內撥弄民族主義神經,對外一一回擊。對於歐洲來說,是站在同樣民族主義色彩的特朗普一邊,還是爭取已經不再遮遮掩掩的中國的尊重,選擇十分困難,幾乎不可能。更何況,中美交鋒的領域之一是高科技,而歐洲在這一領域已經落後。但兩個超級大國決心彼此脫鉤,擺脫對對方的依賴,這又迫使歐洲必須做出選擇,首先要面對的考驗,就是應當與中國華為集團在5G高速網絡鋪設議題上保持怎樣的關係。根據歐盟委員會2019年初關於歐中關係的文件,歐洲既視中國為戰略夥伴,又視其為體制性的對手。中國是歐洲推動執行巴黎氣候協議的關鍵夥伴,但歐洲也不得不批評中國在疫情緣起問題上的不透明,以及在香港或新疆議題上的作為。不過,作者對歐洲是否還說得上話表示懷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