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維園燭光終亮起 白宮:悲劇不會被遺忘

發表時間:

六四31周年,悉尼、台灣、巴黎等世界各地的紀念活動一如往年舉行,而被禁的香港維園為89死難者守夜活動在備受關注下終得以進行,對這一活動的官方禁令是30年來以新冠疫情“限聚令”為由的首次。但六四晚間,數千香港人不顧當局禁令,翻越圍欄和障礙物,進入維園秉燭紀念,公開反抗北京對香港愈發收緊的控制。評論認為,在中國強硬推進港版國安法的今天,港人憤怒和悲痛的公開表達更具意義。

戴着口罩的抗議者參加燭光守夜活動,以紀念1989年天安門事件31周年。此前,警方以新冠疫情為由拒絕了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大規模年度守夜活動。2020年6月4日。路透社/兆隆(Tyrone Siu)
戴着口罩的抗議者參加燭光守夜活動,以紀念1989年天安門事件31周年。此前,警方以新冠疫情為由拒絕了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大規模年度守夜活動。2020年6月4日。路透社/兆隆(Tyrone Siu) REUTERS - TYRONE SIU
廣告

“我們有責任紀念和悼念,”一位51的維園參與守夜者向紐約時報這樣表示,她說,“我們需要讓活着的人知道,我們沒有忘記他們失去的孩子和親人。”

周四晚上8時,維園內的各個足球場站滿了前來守夜的參加者,但他們保持相互間一至兩米的距離,與往年數萬人聚集、燈光閃爍輝煌相比,相對疏落。他們點燃蠟燭,為六四死難者默哀,一些人舉着“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的標語,而在經歷了一年“反送中”示威後,今年的集會也出現了更多“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五大訴求、缺一不可”、“香港獨立”等標語口號。據報道,除了維園外,香港旺角、尖沙咀、荃灣、青衣、葵芳、屯門、大圍等多個區分,也都有悼念“六四”活動,出席人數由幾百人到上近千人不等,首次呈現了紀念活動在香港的“遍地開花”。這一紀念花開同樣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台灣的台北的自由廣場等,世界多地當晚都有不同規模的紀念活動。

香港警方周四沒有對維園的守夜活動干預,其它區的紀念活動除了在旺角發生有示威者一度與警方的衝突、若幹人被拘之外也都大致和平進行。

就香港六四紀念活動今年的舉行,法國戰略基金會研究員尼凱(Valérie Niquet)這樣向本台表示:“保持這一動員活動的延續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最終守夜活動以有限度的方式得以進行顯示了民意的動員在香港始終活躍。因為,北京對1989年學生運動的鎮壓始終受到香港民意的批評。更進一步的是,現今香港自身受到威脅,有關國家安全的立法即將在香港實施,將在相當大程度上削減香港人批評的自由權利和遊行的自由權。今年對維園守夜活動的管控 應對 相對寬鬆,此前幾天在香港其他的幾個示威活動受到的壓力更為強硬,但並不排除未來國安法在香港實施後,北京完全可以以更強硬地方式禁止類似的示威。”

對於北京沒有對周四晚間民眾違反“限聚令”而採取強硬措施的原因,尼凱的分析是:“顯然,新冠疫情的因素導致參與者為數不多,加上官方對活動的禁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應注意的是, 守夜活動的最終舉行顯示民眾動員反對這一即將實施的國安法,該法將從深層次改變對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而我們同樣可以見證的是,對這一守夜活動沒有採取大規模強制措施,我也許可以說,北京和香港當局克制採取對香港示威者的應對,只是為了顯示與美國的不同,證明其在大幅宣傳中所表現的那樣,即美國身陷血與火的動蕩之中,而他們今天可以以和平的方式控制香港的局勢,我想這符合這一邏輯,而同時的確現實的示威活動規模也相對有限。”

被尼凱指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美國,的確正面臨非裔男子弗洛伊德因警察暴力致死而引發的空前社會動蕩,周四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舉行的首場追悼會備受關注,悼念活動遍及美國各地,但美國官方在六四之際對中國的表態施壓並未減弱,除了美國眾院議長佩洛熙等多名議員一如既往在六四之際發表聲明悼念和敦促北京公布真相之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更是在六四前夕會見八九民運的學生王丹、李恆青,李蘭菊,以及作家蘇曉康等人,以史上首次美國國務卿公開接見的方式,表達對中國民主化的關切,被認為極具象徵意義。蓬佩奧此後在推特公布此次會見的合影照片,在他按慣例通過國務院發表的有關六四聲明中表示,“美國與渴望能有保護人權基本自由及人類尊嚴政府的中國人民站在一起。” 

周四晚間,白宮也就六四31周年發聲明表示,1989年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中國學生“慘案”是“不會被遺忘的悲劇”。白宮呼籲中國紀念那些死去的人,並提供1989年6月四日天安門事件當天有關死亡、被拘留或迄今依然失蹤人士的全部情況”。

白宮發言人凱里·麥肯尼說,“中共屠殺沒有武裝的中國平民是一場悲劇,這不會被遺忘。”白宮聲明同時也呼籲北京“停止對數以百萬計的少數宗教群體和少數民族的系統性迫害”。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