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民族主義推動中美關係不斷緊張升級

發表時間:

11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頭版側重主題各不相同。《解放報》重點關注隨非洲裔美國人弗洛伊德之死而在世界各地引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浪潮以及歷史反思;《費加羅報》梳理法國政府為緩解新冠疫情對經濟的重創而投入的巨額資金,思考如何能更好地應對下一次危機;《回聲報》綜述政府不斷推出的振興經濟、輔助就業的新措施;《十字架報》繼續關注疫情在非洲大陸的發展,提醒警惕科特迪瓦等國形勢出現惡化的趨勢;法共《人道報》則重點關注將在6月28日舉行的法國市政選舉第二輪投票。關於中國,《費加羅報》報道了歐洲聯盟在香港議題上靜觀坐視立場,也刊登文章,通過中國網軍帝吧出征在去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中發起網絡攻擊,介紹中國年輕一代高漲的民族主義;《回聲報》介紹歐洲在疫情之後思考應對假新聞的戰略的同時,關注在社交媒體推特上活躍的中國戰狼外交。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港版國安法令歐盟與英美團結互動關係面臨考驗

北京當局五月底決定繞過香港立法機構,由全國人大自行制定港版國安法,《費加羅報》文章注意到,北京的這項舉措讓歐盟與其英美盟友間的團結互動關係面對考驗,也是讓法國外交倍感尷尬的議題之一。總統馬克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通話時,重申了法國在香港議題上的立場,以及尊重香港“一國兩制“原則的重要性。文章指出,法國外交的謹慎態度與英美國家的強硬表態形成反差。法國不想令中國不悅,不僅僅是因為法國在經濟上依賴中國。一名外交官向該報表示,解決非洲債務問題,不能沒有中國,解決氣候問題也不能沒有中國的參與。《費加羅報》文章寫到,法國總統府認為,與中國的關係要放在重大多邊議題的框架之下,這些重大多邊議題如今也包括公共衛生。歐盟也和法國一樣,在香港議題上態度謹慎,沒有像英美兩國那樣,以制裁相威脅。文章指出,歐盟成員國 在中國議題上立場分歧。多年來,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計畫,與中、東歐國家發展特殊關係,中國投資換來了一些國家的政治表態,這些政治表態使得以共識為運作規則的歐洲聯盟無法過多批評北京。

歐委會點名俄羅斯與中國散布假新聞

不過,歐盟委員會本周三推出一份報告,明確點名俄羅斯與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擴展有針對性的擴大影響力行動, 以及圍繞新冠疫情散布假新聞行動。《回聲報》報道指出,新冠疫情對於歐盟來說是當頭一棒。歐盟之所以用詞變得更有攻擊性,是因為幾個月來北京改變了政治宣傳方式。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社交媒體觀測研究就注意到, 北京首次開始傳播“真正的謊言”,尤其是在新冠病毒來源問題上,一會兒說來自美國,一會兒說來自意大利。政治宣傳也努力美化中國扮演的角色,甚至將其實提供了更多援助的歐盟邊緣化,歐委會因此呼籲各網絡平台更有效地打擊假新聞,也加強自身的公關努力,並更積極地支持自由、獨立的媒體。

中國民族主義推動中美關係不斷緊張升級

2019年,港人掀起了持續的、大規模民間抗爭運動,反對香港政府的逃犯條例修訂案。2019也是共產中國成立70周年。《費加羅報》文章介紹說,國慶日前夕,網上論壇“帝吧”組成30個網軍小組,約好時間,翻越中國的網絡防火牆,發動網絡攻擊,數千各種擁有多個網絡賬號的民族主義網民,大批量上傳傳統廟宇、特色飲食等圖片或者愛國口號。這個在百度貼吧運行的帝吧網站聲稱有3千3百萬用戶,早期用戶主要是足球迷,但逐漸變成了網軍平台,不懈地攻擊香港或台灣泛民主派遊行活動,或者其他所謂侮辱了中國尊嚴的外國明星或品牌。文章寫到,這個網絡論壇反映出許多中國新生代年輕人高漲的愛國主義情緒。新冠疫情下進一步緊張的中美關係更激發這種民族主義。這些在90年代以來出生的年輕人對重新振作起來的中國非常自豪,他們與曾經經歷過八九六四,或文化大革命的前輩不同,對中共政權一手遮天沒有任何質疑。 《中國青年報》4月24日的一份調查顯示,97%的18歲-35歲的中國年輕人為自己是中國人自豪,95%的年輕人聲稱願意擔起保衛國家的責任。 這篇文章的作者對此指出,雖然在中國媒體和大學都受到嚴格的言論控制的背景下,很難了解人心,但在北京一些大學許多隨機訪問顯示,年輕一代有一種真誠的愛國心,為在當前經濟與國際環境困難重重的中共政權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支點。文章指出,這些年輕人生於中國經濟快速起飛的年代,他們沒有經歷過毛時代的物質匱乏,或文革、大躍進的慘劇。對他們來說,在街頭爭民主的香港年輕人是一群被寵壞的孩子,應當通過北京制定國安法,將他們拉回正軌。

《費加羅報》這篇文章指出,這種愛國主義凸顯出中共政權的適應能力。自蘇聯解體後,這個政權通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煽動愛國主義來維持所謂天授君權。曼徹斯特大學漢學家Peter Hay Gries指出,天安門事件之後,在人民眼中,共產主義已經不再是中共的合法性來源。取而代之的是隨着90年代開始的愛國主義教育而加強的民族主義。如今,習近平的“中國夢”取代了鄧小平時代的“致富光榮”口號。而中國官方媒體樂此不疲地報道美國新冠疫情或反種族歧視集會的種種亂象,進一步激發這些年輕人的愛國主義。中美圍繞新冠病毒起源的爭執更喚醒了愛國主義教育巧妙維繫的歷史記憶。作者認為,這種民間情緒使得聲言要民族復興的習近平在外交上沒有多少迴旋空間,無法面對政治宣傳推動的民意沸騰表現出軟弱。這種民族主義情緒的壓力,推動新冷戰邊緣的中美兩大世界強國間的困難關係不斷升級。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