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風險共擔:歐盟聯合訂購尚在研發的歐洲新冠疫苗

發表時間:

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四個歐盟成員6月13日與全球領先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簽署合同,預先訂購3億支該公司尚未開始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既是希望保證在新冠疫情再次來襲時及時防疫,也是希望在激烈的全球疫苗研發競爭中,支持歐洲企業。

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四個歐盟成員6月13日與歐洲企業,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AstraZeneca)簽署合同,預訂該公司正在研發的新冠疫苗。
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四個歐盟成員6月13日與歐洲企業,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AstraZeneca)簽署合同,預訂該公司正在研發的新冠疫苗。 REUTERS - Dado Ruvic
廣告

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的疫苗的確尚未進入臨床試驗。但該公司近日表示,相關研發試驗取得積極進展,未來幾周將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在英國以及疫情嚴重的巴西,針對五萬志願者進行實體試驗,預計在9月份可以得出試驗結果,並在今年底提供疫苗。這是目前預期中可以最早出台的疫苗方案。儘管此前經驗表明,眾多疫苗研發試驗都中途夭折,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的研發方案是否能成功通過臨床試驗,成為可以推向市場的疫苗因此也是未知數,但是疫苗研發及投產需要大筆資金。鑒於新冠疫情的傳播速度,要想及時獲得足夠的疫苗,提前投資成為必要的選擇,因為這樣可以避免研發機構及生產企業單獨承擔可能失敗的資金風險。

根據意大利衛生部長透露的消息,歐盟四國以7億5千萬歐元,向阿斯特捷利康公司首批訂購3億支新冠疫苗,如果需要,可以加定1億支。歐盟27個成員國屆時可以視各自情況,分享這4億支疫苗。

提前下訂單保證歐盟國家可以獲得比較合理的價格。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保證不在此疫苗上謀求盈利。該公司在法國的負責人此前向法國媒體表示,疫苗價格可能大約是每支兩歐元。

不過,歐洲聯盟並不想孤注一擲,同時也在與世界各地其他藥廠談判,訂購可能的新冠疫苗,防止在疫情再度來襲時,再次措手不及。

目前無法確定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的研發是否確實能在年底帶來可靠的新冠疫苗,但歐盟四國聯合行動,預下訂單承擔風險的舉動值得關注。公共衛生並不在歐洲聯盟的職權範圍之內。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疫情初起時,成員國各自孤軍奮戰的混亂局面。幾個月內,這場疫情已經在歐洲奪走了近19萬人的生命。一周前,成員國接受歐盟委員會的提議,決定聯合提前訂購尚未完成研發各個階段的疫苗,保證在必要時可以以合理價格,獲得足夠疫苗,避免新冠疫情初起時各國面對的口罩等醫療物資嚴重短缺的局面。歐委會也準備利用為因應疫情而解凍的24億歐元緊急救助款項,支持這次聯合行動。不過,這次聯合行動顯然並不意味着公共衛生進入歐洲聯盟的行動範圍。一些成員國特彆強調,公共衛生將仍然是各國政府的主權職能。

這此聯合提前訂購行動可以說也是歐盟支持歐洲企業的一次具體努力。新冠疫情讓不少發達國家意識到他們對中國、印度等勞動力低廉市場的過度依賴,尤其是在醫藥領域。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源自瑞典和英國兩家製藥公司的合並,是全球領先的製藥公司。該公司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將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而未來生產,也將立足歐洲。歐委會15日發表的一份公報指出,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研發中的疫苗的活性成分,也就是有效成分,將在比利時生產。根據這份公報,未來承擔生產的企業是法 國諾華賽公司。諾華賽是歐洲醫藥業病毒載體生產的領軍企業。該公司已經與阿斯特捷利康公司就未來的疫苗生產簽約。

與此同時,歐洲各國也開始投資支持本國企業的疫苗研發。德國政府近日決定投資3億歐元,參股本國醫藥研發公司圖賓根州生物技術公司CureVac;法國總統馬克龍本周二也前往裡昂,視察法國醫藥界龍頭企業賽諾菲醫藥集團,支持該集團的疫苗研發努力。

新冠病毒疫情來勢兇猛,也激發世界各地競相研發疫苗,競爭十分激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消息,目前有十個研發疫苗進入臨床實驗階段,很難說哪一個項目更有可能成功。就在歐盟決定預訂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三億疫苗之際,美國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 也表示,該公司研發的疫苗今年7月進入試驗最後階段。中國更是這場疫苗研發角逐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中國官方媒體6月10日的報道,中國5個已經開展臨床實驗的疫苗有望今年7月陸續完成二期臨床實驗。之後應當還有三期臨床實驗。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