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小醜”復仇:任志強獲罪18年

發表時間:

23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在頭版頭條各有側重。左翼傾向的《解放報》和右翼傾向的《費加羅報》一致關注持續困擾歐洲的地中海難民問題;《回聲報》繼續關注法國水業集團威立雅(Veolia) 和能源集團蘇伊士(Suez)嘗試合並的努力;天主教報刊《十字架報》重點報道是否應當禁止使用新煙鹼類殺蟲劑的爭論;《人道報》側重揭露音樂界幕後的性騷擾現象。各報有多篇關於中國的報道,內容涵蓋中國地產大亨任志強被重判18年徒刑、中美兩國元首在聯合國大會上隔空交鋒;一名華裔人士卧底紐約警察局、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微信禁令懸而未決、武漢在疫情之後浴火重生、等等。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小醜”復仇:任志強獲罪18年

中國司法當局22日以經濟罪名重判地產商任志強18年徒刑。《解放報》和《費加羅報》均發表文章,認為這更是一項政治判決。《解放報》文章認為,這位紅二代原本並不是人權活動人士,而更是一位中國版的特朗普,是媒體紅人,堅決維護資本主義,因為敢於直言,而有“任大炮”之稱。但文章寫道,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不是美國。在日益被恐懼籠罩的中國,他批評的聲音變成了異類。文章簡短回顧他2016年因批評“黨媒姓黨”口號遇到的微博封號,以及自今年3月以來受到的處罰指出,今年7月,他被開除出黨,這意味着他沒有接受電視認罪。任志強暗示習近平是剝光衣服也要當皇帝的“小醜”。周二,“小醜”報仇,任志強被宣判18年徒刑,和50萬歐元罰款。報道指出,習近平自上台以來,展開聲勢浩大的反貪腐運動,藉此清除政治競爭者和異己。這18年徒刑對於69歲的任志強來說,幾乎就是無期徒刑。如此重判會被看作是向所有想借新冠疫情帶來的混亂批評政府的人發出的強烈信號。文章寫到,如果這位紅二代沒越過紅線,宣判書上的罪名本可以輕易一筆勾銷。

任志強獲刑,因為他曾敢批評習近平

《費加羅報》的報道標題直截了當:“任志強被判18年徒刑,因為他曾敢於批評習近平”。文章稱任志強是中共體制中敢於批評習近平一手遮天的最後一批人中的一員。他被判處18年徒刑,“大炮”將不再轟鳴。在北京,很多人認為,羅列出的一系列罪名掩飾着一項手腕強硬的政治審判,意在警告所有還敢反對自毛以來最專制的領導人的那些人。文章引述前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指出,審判任志強是對9200萬中共黨員的公開威脅,他們必須像奴隸一樣服從習近平。在蔡霞看來,這是習黑幫殘酷鎮壓黨內異己的又一起罪行。報道指出,蔡霞本人也因為敢於批評,而成為打壓的目標。文章指出,任志強被看作是主張中國經濟開放的紅色精英中的頭面人物之一,但習近平的中央集權主張加強對社會的意識形態控制,這些紅色精英逐漸在清洗和判決中,被排擠出局。

特朗普在聯合國猛烈抨擊中國

“特朗普在聯合國猛烈抨擊中國”,這是《費加羅報》關於第75屆聯合國大會首日活動報道的標題。文章寫道,儘管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此前已經表達對世界重回冷戰的擔憂,本屆聯大會議首日活動還是成為中美兩國的競爭對決。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在發言中暗批表面上的共識遮掩着嚴重分歧,強調不能只滿足於口頭上的多邊主義。他對中美兩大國各打50大板,認為,中美競爭對決導致聯合國面對新冠疫情陷入癱瘓。他呼籲重建世界新秩序,歐洲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而當今世界不能只簡化為中美競爭。

《回聲報》刊登文章,介紹武漢在經歷了新冠疫情重創後的浴火重生,成為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勝利的窗口。文章標題對勝利二字加上了引號。報道指出,實際情況也許並不像官方宣傳得那麼光鮮,也不是所有人都讚賞官方的慶典官方正式通報的新官疫情死亡數字中,80%都在武漢。

中國的統計數字式外交

《費加羅報》刊登對法國中國問題專家Alice Ekman的採訪。在談到中國的盟友是否多於對中國持懷疑態度的國家時,Alice Ekman指出,中國試圖擴大朋友圈,開展一種可以稱作是統計數字式的外交,目的在於能列出一個長長的、支持中國新絲綢之路和中國在新疆、在香港或在南海的行動和立場的國家名單,以便抗衡在聯合國或其他多邊體系,出現聯合批評中國的力量。中國有必要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儘可能多的國家建立夥伴關係。至於歐美等國家對中國華為集團5G技術的不信任,Alice Ekman認為,5G技術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在一些其它高科技領域,中國也是實力相當的競爭者,這些技術也在美國試圖與中國脫鉤的名單上,諸如監視攝像頭、人臉識別工具、新一代數據庫、區塊鏈等等。在短期內,中國依然依賴一些美國元件,比如半導體,但中國的長遠目標是加強科技的自給自足、出口能力以及國際標準的制定。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