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灣/美國/政治

台灣僑委會把“華僑”改為“僑民”在美國台灣人社區引發強烈反響

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僑務委員會日前公布,把對海外華人的稱呼“華僑”修正為“僑民”。美國中文《世界日報》報道說:相關修正在美國的台灣人中引發強烈反響。

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資料圖片
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資料圖片 DR網絡圖片
廣告

在舊金山,前台灣僑務委員王維說,改名的背後政治目的明顯,就是想要把部份海外僑胞與中華民國的連結切斷。而支持中華民國、但與台灣淵源較淺的傳統僑社,恐怕就是被排除在外的目標。他指出,僑委會改名等於製造爭端,僑胞雖有藍綠政治立場不同,但是除了選舉時有不同意見、平時各有活動以外,都一樣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碰上國家需要幫忙時,也不遺餘力,僑胞不該被分化。

台灣僑務諮詢委員陳麗都指出,“華僑”的“華”多少有一些中國的味道,將“華僑”改名為“僑民”,更為準確。多年來都將海外的僑民稱為“華僑”,但台灣就是台灣,台灣僑民稱為僑民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洛杉磯,前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總會長吳程遠認為,這回台灣僑委會捨棄“華僑”的作法,相信會在海外,造成比陳水扁執政時期僑委會委員長張富美排斥老僑和大陸新僑的“僑胞三等論”更為嚴重的後果。

洛杉磯中華會館主席梁永泰指出,中華會館是傳統僑社,支持國父孫中山,當時國父孫中山也曾說“華僑是革命之母”,因此會永遠支持他的理念,對此次僑委會修正華僑一詞的做法,我們不適合說什麼。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