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習近平這一年 權力登天光環黯淡

今年是中共改開四十周年,黨內黨外,國內國外,都對這一打開中國與世界隔離之門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加以論述。在中南海12月18日也要大慶這個日子的時候,官媒歌頌有加:“壯闊山河,一路改革”,卻把四十年落腳在習近平當權這幾年。但是,誰也沒料到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會陷入一個前景難測危機四伏的時期,習近平19大以來權力達致頂點的強人光環也開始黯淡。2018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北京,人民大會堂,12月10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北京,人民大會堂,12月10日。 路透社
廣告

終身制 一夜回到40年前

不少觀察人士指出,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是習近平開始在國內在西方引發重大警惕或者說引發美國絕望的重大步驟。中共十九大至兩會,習近平在親信王岐山協助下,完成黨天下向“習天下”演變,鄧時期建立起來的中共內部糾錯機制都在這一年被逐一拋棄。所謂黨內糾錯機制概括起來包括:廢除領導人終身制,隔代指定接班人制,七上八下制等等。之所以割除舊習,中共最高領導人十年一換,是鄧以“三上三下”之親身遭遇,總結毛把中國差點推入萬劫不復境地的血腥歷史教訓之後得出的一套不至於使一黨毀於一人之手的中共內部糾錯機制。歷史的弔詭在於,父親深受毛迫害,四十年前垂垂老矣之際終得以與鄧站在一起,開闢深圳,大膽改革的習仲勳,大約沒想到靠其生前聲望直升而上的兒子習近平,在中國四十年後今日成為互聯網大國,網絡高速公路遍及,華為5G引領全球之後,成了堪稱與毛澤東不相上下的“帝王”。無論從實際地位到不顧歷史真實的歌功頌德,瞞天過海的個人迷信都與毛時期不相上下,以至於連中共改革開放的鼻祖鄧小平也被輕視。

中共今天在紀念四十年前那場改革,那場改革的確有着豐富的歷史指向,對中共而言,它使得中共得以在“保江山”情形下推行經濟現代化,帶領中國走向富強;對希望與世界潮流接軌的民主人士而言,這場改革顯然透視出一種未來中國實現轉型的可能性,以魏京生提出的第五個現代化最為典型。政治保守,經濟開放無法調和,這種多元的可能性最終在八九六四期間遭遇極大的破壞。但其後中國民間對中國可能實現憲政的希望一直沒有幻滅,零八憲章的誕生,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出現就是例證。

但是,習在2018年毀掉了那種看起來即便很保守的希望,這不僅是中共黨內的某種希望共產黨“延年益壽”的希望,那些希望共產黨長久統治的人,不希望毀壞鄧建立起來的有效替換制度。至少,當一個“獨裁者”如毛澤東一般腐朽的時候,還存在着替換的希望。至於中共黨內改革派,胡趙後雖無旗幟,但改革的思潮一直在暗涌。習粉碎九龍治水,妄議中央成大罪;中國民間的遭遇更慘,劉曉波成為死在囚禁中的諾貝爾獎得主,律師大批被抓,新疆維族被當成異己被送進“再教育中心”改造。
 

這一年,強人統治把有可能良性的,理性的,柔性的改良的橋樑也給拆掉了。

 

中美關係敗壞

 

前面所說的主要是對內部的影響,其實,這一年,一如諸多分析人士指出的是,對中國影響巨大的一個因素還來自中國以外,最典型的就是中美關係的敗壞,這一破壞直接催發經濟寒冬效應。

不久前,在毛晚期作為美中破冰的信使,當年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11月初在北京一個老朋友聚會的場合說的一句話令人不寒而慄:“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了”。稍有歷史感的人都知道,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從封閉到走向世界,從加入世貿到成為第二大國,與中美之間存在的那種明智的你中有我鬥而不破的微妙關係無法分開。但是這一年年終的時候,中國人普遍知道習近平接受了美方指定的九十天大限,九十天大限就是在三月一日到期的時候,如果中方不能按照特習會達成的承諾,進行一系列結構性改革,懲罰性稅率將從三月二日起提升之百分之二十五。其實,九十天大限已不僅僅是稅率提升的問題,它意味着習近平領導的中國的前景危險四伏。

從以牙還牙到接受九十天大限,而且是習近平親自接受當場接受,僅僅幾周前,觀察人士都很難想象強人習近平會走到這一地步。造成這一切提前發生或者有可能避免而沒有避免的直接因素便是中美關係的嚴重對立。對立的直接體現便是中美貿易戰越戰越兇,導致中國經濟局面兇險。最後,中方被迫休戰,接受“屈辱”的九十天和談。

如果說,中美貿易戰註定要有一戰,在2018年全面爆發,而且沒有指望的爆發,在不少黨內的反對派看來,仍然與習近平的個人領導作風有極大關係。

首先,習拋棄了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在中美關係,南海爭端,人權領域咄咄逼人。中美貿易爭端,起初談判時習採取寸土不讓,以牙還牙的策略,迫使特朗普稅率節節提高,從最初的500億提升到兩千五百億,而且還使得特朗普有一把兩千六百五十七億的利劍在手。

習近平的強硬或者誤判,使得美國開始絕望,美國彭斯副總統10月初的演說一清二楚,美國並不指望中共江山變色,但是美國希望中國沿着鄧小平開闢的改革之路、市場經濟走下去,這雖然是一種威權之路,至少給西方世界留下中國有一日可能會變革的希望。

中國學者榮劍認為:中國今年初“兩會”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處理新疆問題的方式、打壓民間基督教、壓制公共言論空間和屢屢發生的侵犯人權的事件,逐步強化了美國朝野兩黨、左中右人士和親華反華學者們的一個共識:中國正在偏離鄧小平所開創的改革之路,正在重新回到毛的老路上去。

在鄧江時期,中美通過談判,人權領域中方往往會有一些實際的讓步,到了習時期,人權不僅不讓步,連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也至死不放,終於迫使一個本來期望中國只要沿着鄧小平改革路線走,並不期望中國早日走上自由民主的美國與中國全面對抗。紐約時報17日在“中國為何對國際批評越來越無動於衷”指出,曾經有一段時間,黨內對國際反衝效應的顧慮約束了中共的行為,或至少影響了中共為自己的行為公開辯護時的說法,但現在,北京對普遍存在的國際譴責不屑一顧。“這種強硬態度可能正在讓中國在海外失去支持,甚至使美國和其他地方的溫和派沒有了友好的聲音…”

 

這一切,導致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幾乎走上不可調和之路,這一點與四十年前鄧小平的設想完全不同,鄧小平之子鄧樸方十月初內部講話暗示習近平不要狂妄自大,大有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味道。

 

經濟惡果

儘管人民日報還在避諱,力圖反擊“唱衰”,“經濟寒冬”這一詞彙已成為中國輿論廣泛使用的一個描述經濟局面的詞彙,廣告量大幅減少,工廠大批裁員,企業準備外遷等等,金融危機暗伏,十月以來,即便從官方渠道釋放的經濟信息也越來越壞。已經再也無法用形勢大好來掩蓋,自力更生從習近平之口說出,從另一個側面便暗示了一個勒緊褲腰帶的毛時代現象復生的可能。一些中國經濟人士分析,中美貿易戰的惡果其實才剛剛顯現。

北京還可以為自己辯護,2018年中國準備經濟轉型,擴大內需市場,不在單純追求出口和GDP。但是,中國經濟在下半年局面如此嚴峻,經濟數字“難看”,經濟寒冬提前來臨,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的消費和工業增速大幅下跌,甚至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增長速度。這不能不說與習近平誤判形勢,貿易大戰有直接而全面的關係。

中國經濟學家向松祚近日演講中表示,中國國家統計局的GDP數據仍然說是6.5%,但據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的一個研究小組內部報告,一種測算今年的GDP增速到目前為止是1.67%,另外一種測算是負值。他認為,今年中國在三件事情發生嚴重的誤判,最突出的是中美貿易戰。

紐約時報周五的一篇文章說,中國經濟連續幾個月持續下滑可能給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帶來上台後的最大挑戰。習近平現在是內外交困。

對外,從歡迎中國加入世界發展潮流,到西方一個個對中國睜大了警惕的眼睛,中國今後面臨的國際生存條件將更加嚴苛;對內,今年中國“兩會”以後的黨內鬥爭已化作陰險的暗流,在經濟環境不佳直接影響基層民眾生存的現實情況下,獨攬大權且廢除任期制從而把中共全黨也置於險境的習近平,他的強人統治正遭遇着來自各種力量的挑戰。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