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習近平需要李克強出面收拾殘局?

最近輿論對李克強的關注比較特別。『華爾街日報』周二的報道也拿李克強說事。

12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紀念改革40周年大會上。
12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紀念改革40周年大會上。 路透社
廣告

李克強十八大與習近平同時上位,前者為總理,後者為總書記,時有習李體制之說。

那是順着胡溫體制而來的說法。胡溫體制的確存在過,習李體制大約在口頭上熱了沒有多久,就不存在了。十八大以後那幾年,作為總理,李克強經濟上還主事。十九大以來,他主管經濟的功能也被削弱了,人們因此對李克強說的話都不太在乎。

但是,他說的話如果被刪掉,往往能引起一些關注。比如李克強4月27號在國務院第一次廉政會議上,強調要讓人民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全程監督政府行為“,可是這段登載在中國政府網上的政府首腦的講話很快被刪掉,引起驚奇。

今年8月21日,李克強與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會談時就中美貿易戰發表看法,他說:”貿易戰沒有贏家,如果發生貿易摩擦,在短期里可能會給一些國家帶來某些期待的效應,但從長遠而言,將衝擊自由貿易體系“,港媒報道時都提到這段話,但中國官媒沒敢報,很難理解,這句很平穩的話不知觸着了什麼神經?

前一段引起外界注意的是李克強訪問新加坡時,撇開講稿,侃侃而談,正好被許多人拿去跟習近平主席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一字一句讀稿子做對比,一個輕鬆,一個讓人看着難受。

剛剛提到李克強的『華爾街日報』也說的是李克強訪問新加坡的事,但指的不是李克強不用講稿的事,大概對於一份西方報紙,領導人談話不用講稿的多了,所以沒有特別關注。該報說的事,不說也不太重要,說出來就有點怪,該報開門見山指出:中國慶祝啟動市場化改革40周年之際,中共精英正發出數量罕見的不和諧音,其中很多指向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中美關係惡化,源於習近平把權力太過集中在自己手中。

這也罷了,但該報扯上了李克強:”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月訪問新加坡時,在兩次演講中都沒有提及習近平。中共官員公開發言時一般都會提到習近平。取而代之的是,他說起來已故領導人鄧小平。

鄧小平因支持市場化改革而受到尊敬,他還對一人統治持拒斥態度,認為這在毛澤東時代導致中國走上毀滅之路。李克強是中國名義上的二號領導人,但近年來失去了對經濟政策的影響力,這方面全力已轉而握在習近平手中…“

這其實是在暗示習李矛盾,甚至有點暗示李克強有點後發之勢。過去,一般報道和分析不太強調這點,因為習近平好像太強大了…

但是,香港資深報人李怡的分析就很直接,他說,”從習近平和李克強會見林鄭的表情和談話內容,就可以猜到二人的政治處境、當前形勢以及對香港的政策變化。“

“習近平基本上板著臉照稿讀,重點在稱讚娥特此行‘志不求易,事不避難’“,但”李克強就全程輕鬆帶笑,沒有讀稿,他的講話才是娥特此行接收的重點。他說,‘在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的情形下,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可以說經濟保持了平穩的增長,是來之不易。’“

李怡評論:”通常中共領導人態度輕鬆就表示地位趨穩,拘謹就表示權力在內部受挑戰。“

中國經濟大幅下行,中國知名經濟學家日前發表”四十年未有之大變局“,說出一個關於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驚人數據,“國家統計局仍然說是6.5%,但一個非常重要機構的研究小組的內部報告,根據各種數據分析出來的是兩種測算,一個是1.67%,另一個測算是負的,即負增長。“

在李怡看來,中國經濟大幅下行,與中美貿易戰,同10月前推行的極左路線及妄自尊大有關。“後者,很明顯是習近平路線,在踢到鐵板後,相信習近平受到內部壓力,現在需要依賴李克強來收拾殘局。”

這都是一些關於李克強的分析,但至少有一點多數觀察家有同感,習近平在中共內部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經濟寒冬”不是靠自力更生就能克服的。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