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澳門時事

環球時報炮製“澳獨”標籤澳門反對派立法會候選人

澳門明天17日將舉行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儘管民主成份乏善可陳,33個議席中,只有14個由直接選舉方式產生,12個由社團間接選舉產生,餘下7個則由行政長官委任,但對北京如此十拿九穩鳥籠式的選舉,卻仍然阻擋不了大陸共黨喉舌環球時報炮製“澳獨”的鬧劇。

蘇嘉豪近照
蘇嘉豪近照 圖:wikipedia Newmacau
廣告

被環時標籤“澳獨”分子的候選人,是第7組別“學社前進”名單的首位蘇嘉豪,他在2014年曾領軍澳門“反離補運動”,至於名單第4位的香港中文大學學生黃健朗,被環時指是“要把港獨引進澳門”。

網媒香港01引述研究澳門問題專家譚志強直言,30年來從未聽過“澳獨”議題,環時評論似蠻不講理的“能屈就屈”;澳門大學副教授余永逸更分析,“反共”在澳門無市場,擔心挑起獨立議題,就似梁振英變“港獨之父”那樣,愈打壓愈有人討論。

香港不少輿論指出,香港本來也沒聽過港獨這個議題,但在梁振英任特首時,卻將這個虛無的議題煞有介事的突顯出來大肆狠批,從而造成港獨成為今天年輕人經常掛在口邊的“另一選項”。

環球時報一直旗幟鮮明狠批“港獨”、“台獨”,而在澳門立法會選舉前,一篇《圖謀引入激進抗爭!澳門“獨派分子”想進立法會》的文章,引起外界質疑環時批“澳獨”的居心。

澳門學社副理事長、立法會選舉第7組別“學社前進”的蘇嘉豪,在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環時的文章指他曾參與台灣太陽花學運和香港佔領運動,圖謀把香港、台灣兩地的激進抗爭帶入澳門,有稱該名單第4、香港中大學生黃健朗曾發表“港獨言論”。

報道一出,蘇嘉豪和黃健朗急澄清,指把反對派打成主張獨立,或者受到外國勢力支配,是北京常用的政治技倆,認為有人挑起社會對立和反彈,更無接觸及參與任何主張港獨的團體及其相關活動。

澳門問題專家譚志強直言,選舉前多年來,從未聽過“澳獨”或“獨派分子”,似是“完全能屈就屈,似是蘇嘉豪的競爭對手利用親共傳媒抹黑”。譚說,蘇和黃也馬上澄清,不似香港泛民,怕太切割會流失選票。譚分析指出,澳門的愛國勢力從1966年“12.3事件”後延續至今,不是香港某些人“忽然愛國”,澳門人“毋須做到太‘肉麻’地表忠”。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更擔心,挑起“獨派”討論,把本身不存在的議題變成存在,就似10年前無人討論港獨,但梁振英提出警惕港獨之後,變成“港獨之父”,愈來愈多人討論。

為何蘇嘉豪會被標籤成“獨派”?余永逸分析,蘇嘉豪一直標榜進取路線,若能進入議會,或會改變議會文化,“以往民主派議員多數在議會問完問題就算,一直被批評太斯文、有禮貌,但蘇嘉豪會用不同的方法質問,或者在官員出現的場合追擊、追問”。

2014年澳門爆發“反離補運動”,反對特首和高官的離職補償和免刑責,最終2萬人上街,推倒法案,走在最前是當時組織“澳門良心”的蘇嘉豪。同樣是2014年,台灣和香港分別爆發太陽花學運和雨傘運動,公民社會繼續發展。但余永逸分析,澳門在反離補運動後,並無構建新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價值觀,而是停留在利益分配的議題。

近年香港本土意識漸漸提高,但余永逸分析,澳門市民並無“本土意識”,亦絕無“本土派”,近年就本土議題發聲,主要是利益層面,多數關注輸入外勞、保育舊區等議題,“本土意識不似香港,要同內地區隔。澳門人會覺得政府不濟,要中央政府參與,幫手處理民生事務,反共、反中無市場”。

對此,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今期有關澳門立法會選舉的文章也指出,香港與澳門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澳門人對解放軍離開軍營走進社區幫忙清理颱風過後的災情,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但在香港,就算解放軍履行一些人道性的任務,也會遭到香港人的質疑。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