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戛納電影節

戛納:韓國導演李滄東新片《燃燒》中的多層隱喻

周三(5月16號),戛納電影節上競賽單元推出韓國導演李滄東的新片《燃燒》,讓觀眾們再次體驗到韓國式電影的魅力。

韓國影片《燃燒》角逐2018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韓國影片《燃燒》角逐2018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網絡圖片
廣告

《燃燒》是李滄東導演的第六部長片。八年前的2010年,他執導的上一部作品《詩》(Poetry)曾斬獲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韓國導演的新作改編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講述了一段驚悚故事:年輕的郵差李鍾秀是一個偶然間與中學同學惠美相遇。在前往非洲旅行之前,她請求鍾秀照顧她的神秘貓咪。旅行回來後,惠美向他介紹了本,一個她在旅途上認識的神秘男人。故事隨後就圍繞三人之間的關係展開......

這是故事的主線。圍繞這條線,導演呈現出來的是韓國當代年輕人生活和內心的孤獨和空虛,平靜中危機重重,他們掙紮着,渴望通過各種刺激重新感到刻骨銘心的心跳感;而淳樸的鄉下人生活環境遭到破壞,被遍野的無助感等多個層次的隱喻和危機包圍,主人公李鍾秀在田野上奔跑的場景震撼人心:鄉村遍布廢棄的塑料大棚,幼年住房被毀,父母親情不再,童年記憶無所寄託,只能到遙遠的地方尋找些許心靈的安慰。同時,生活富裕的階層人士也同樣空虛而無助,他們空洞的眼神和無聊的談論話題都在在顯示出一種莫名而可怕的悲劇感。

城市的高樓讓人孤獨,而鄉下也失去了以往的生活氣息。

導演李滄東把故事視為對當前社會的隱喻:這個世界隱藏着什麼不對勁兒的地方,但我們又很難具體形容。在他看來,這部影片就像一部“探索生命本意的舞劇”,韓國民眾和全球觀眾都是看客。

導演自己說:“韓國的青年一代正忍受諸多苦難,特別是因失業而引起的各種問題。面對始終不見好轉的境遇,他們失去了所有期翼,但怒火又無處可泄,他們的內心被無力感深深籠罩。” 用導演的話來說,在這段故事中,“什麼也沒有發生”。但這種空缺反而為影片籠罩了一層濃厚的神秘和空虛感。空靈的配樂更加重了這層色彩。

很顯然,導演通過一個懸疑驚悚故事要打造出的是一種更宏大、更複雜的格局,同時又不會減弱其神秘感。影片中也不時出現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電視畫面,也提及如今已成歷史的兩朝之間的對立和衝突,以及中國赴韓國的遊客等國際元素,都讓影片多了些政治意味。

據介紹,這部影片是導演與合作編劇Oh Jung-mi經過漫長的八年創作最終得以完成的。他們是無意間閱讀了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倉庫》而萌發了劇本的創作靈感。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