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多國批評及發外交照會後 港府反加速通過新國安法

英美澳叄國公開批評丶以及代表27個國家的歐盟和加拿大先後就有關國家安全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諮詢提交外交照會後,中國國安部和人大會議發言人先後發言支持香港立法,而到北京列席人大會議的香港行政長官則提早返港行事,而多名身兼立法會議員的人大代表將請假回港,出席今(6日)午的聯席會議。數家香港傳媒均引述消息稱,當局會在下周提交草案,即諮詢期完結兩周即提交草案,並爭取在下月中叄讀通過,完成立法工作。

The Chinese and Hong Kong flags flutter at the 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head of a news conference held by 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 Carrie Lam, in Beijing
The Chinese and Hong Kong flags flutter at the 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head of a news conference held by 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 Carrie Lam, in Beijing REUTERS - Carlos Garcia Rawlins
廣告

若一切按消息人士披露的時間表進行,只有30天諮詢期的23條草案,將會是香港回歸以來,重要法案由提交到通過的不同程序中最短的一條。而通過的時間,亦由過往提及的今年夏天立法會會期結束前,提前到 4月中。

由北京為香港製定的《港區國安法》生效叄年多後,港府以完成有香港小憲法之稱的《基本法》所規定的憲制責任為由,聲言要在今年內完成23條立法,建議立法禁止叛國丶煽動丶竊取國家秘密和間諜丶境外干預丶以電腦破壞國安等行為,被不少西方國家表達關注,而人權組織亦質疑相關立法不符香港承認的國際人權公約。

加拿大指香港類比不準確

當中,歐盟駐港澳辦事處和加拿大駐港澳總領事館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已向港府表達對立法的嚴重關注,並發出外交照會。外交照會是政府間就個別事項表達強烈意見的正式外交通牒,公開紀錄顯示,這是歐盟歷來第二次向港府發出外交照會,上次是就港府修訂逃犯條例表達關注。

歐盟發言人回覆傳媒時指出,諮詢中的23條立法建議定義和條款引起嚴重關注,包括國家機密定義寬闊丶境外干預罪條款影響深遠丶域外法權效力定義含煳等等,憂慮立法或進一步加劇自《國安法》起對基本自由的侵蝕。歐盟重申,已多次清晰表達就香港自治惡化丶以及國安法實施情況的強烈關注。

另外,被港府在諮詢文件中多次提及以作類比的加拿大,該國駐港澳總領館亦向港府發出外交照會,形容港府以加國法例與23條作類比是「不準確」的,就此表達關注;並指出,已要求港府立法時須符合《基本法》丶國際條約等承諾保障的人權和自由,以及設立獨立機制以確保透明度丶相稱性以及問責性。

不同立場意見有一成 惟港府稱支持者有九成八

不過,作為港府法律顧問的律政司,其司長林定國在與外國使節座談23條後表示,不會以「憂慮」來形容與會者所表達的意見,又重申,沒有人不支持港府盡憲制責任。

而保安局長鄧炳強昨天就覆早前保安局公布的23條立法諮詢結果,指當局收到的13489份意見書中,有98.6%支持立法,並提供正面的優化意見;反對的有97份,占約0.72%。他形容,立法屬防禦性,是為國家安全和香港安全「鎖好門窗」,防止危害國安的「盜賊」「爆竊」。

但鄧局長所說的高支持率可能有「水份」,本台查看保安局和律政司向立法會提交的討論文件提到,「對立法建議持不同立埸」的回應人士,部分亦提出意見或建議,共有1371份,占意見書總數的10.16%。與保安局所提供的數據作出比對,可見「對立法建議持不同立埸」者在局方的分類中,被劃入支持者之列。

丁薛祥傳支持香港23條立法

而面對多國批評丶甚至發出外交照會,中國不同權力架構發言支持,最新的是身兼中共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副總理丁薛祥。據港媒引述今(6日)早出席丁薛祥見面會的不具名港區政協委員指出,丁指23條立法有必要,聲稱國安才能家安。

而在前天,國家安全部和人大會議發言人已先後表態支持,當中,國安部指,香港應果斷完成23條立法,以「斬斷亂源,除惡務盡」;而人大會議發言人婁勤儉則表示,完成23條立法是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全國人大將全力支持香港特區做好有關立法工作。他又說,23條立法與香港《國安法》有效銜接及與其他法律融會貫通後,將構成系統完善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體系,有利確保香港長治久安丶繁榮穩定。

而到了當晚,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分批看望在北京參加「兩會」的港區人大代表,態度則較為強硬。據港區人大代表團團長馬逢國和其他成員引述稱,夏寶龍期望基本法23條立法儘快完成,以便可以集中精力諍發展。夏又指,23條已拖了26年半,此時不應因外界聲音而「放軟」,面對「外部勢力」的不合理干預,須勇於鬥爭,不要讓外部勢力得逞,防止他們破壞香港經濟。

評論:北京促23條提速立法 料因外國有行動

北京不同權力架構發聲已預示 23條立法已經是箭在弦上,但已經短速的立法程序再進一步提速,仍叫人意外。

到北京列席人大會議的香港特首李家超本應今天返港,但突然提前於昨晚返港,表示會儘快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的工作,港府首要任務是總結諮詢期間收集的意見,參考外國經驗,融入草桉條文中,當局完成準備工作後,會儘快提交立法會審議。他重申,早一天完成立法,便可早一更好好維護國家安全。據了解,作為特首最高顧問的行政會議成員已接獲通知,隨時準備出席特別會議,而非只限於每周二的例會,預料是要為提交立法會的草桉及安排「拍板」。

另外,立法會亦突然發出議程,指今日下午會舉行保安事務委員會丶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和研究《基本法》23條立法的小組委員會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會議夾附的文件包括當局提交的諮詢結果及分析。多名原本身處北京出席「兩會」的立法會議員兼港區人大政協為此請假回港,以便出席上述聯席會議。

網上的D100新聞天地節目主持人李錦洪估計,通過23條立法的工作突然加速,應是由北京提出,因為香港內部可說是大局已定,實無需要提前,相信是北京已收到風聲,外國的回應已不限於批評,而是有具體行動,為防外資流失或香港的集資丐能因外國行動而有所退減,令中國高新科技來港集資出現障礙,於是提速通過立法,讓中方有更多時間應對。

但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台指出,中國在香港23條立法一事上,總策略就是「快馬加鞭」,爭取現時的中美關係緩和期通過立法,以免到年底總統大選時被用作攻擊工具,現階段是否有提速,則難以確定。

不過,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處理 23條,難免粗糙,莫說吸納意見,《明報》今天有政事專欄指出,草桉的英文版本不單翻譯有誤,甚至出現串錯字的低級錯誤。而一所美國大學法律中心的意見書已指出,以23條立法的罪行定義過於寬廣等問題,外資難免會被嚇怕,香港的國際中心地位亦會受影響。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