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柏林飛鴻

柏林《日報》: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日益增加

發表時間:

德國媒體對敘利亞總統阿薩德訪華表示了關注。

柏林飛鴻
柏林飛鴻 RFI
廣告

《新德國一周》報(ND.DIE WOCHE)表示:敘利亞重建尤其需要幫助,西方的制裁令人沮喪。 中國承諾將敘利亞納入“新絲綢之路”; 畢竟,該國位於地中海戰略要地。 北京還希望購買更多敘利亞農產品。 但這聽起來不像是一個“歷史裡程碑”。 另一方面,阿薩德在國內面臨壓力。 他可能用蠻力贏得了針對人民的戰爭,但抵抗依然存在——所以他不能絕對確定自己的力量。為了進一步推動敘利亞國際“正常化”,阿薩德尤其需要中國這位對自己生存至關重要的盟友。

《法蘭克福彙報》評論道:如果說中國領導層看重什麼,那就是國家高層的‘穩定’。 此外,除了敘利亞的地理位置之外,阿薩德堅決反對任何來自西方的東西,這一點可能最終是新夥伴關係的決定因素。 從阿薩德的角度來看,新的聯盟也是順理成章的一步。 到目前為止,他政權的生存主要歸功於俄羅斯的武器和士兵。 然而,考慮到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困難,他無法確定未來的支持有多大,尤其是能夠維持多久,因此他轉向了這個現在已經比俄羅斯可以提供更多的國家。

柏林出版的《日報》(TAZ)表示:阿薩德訪華顯示了北京在中東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然而,北京為何如此討好“來自大馬士革的屠夫”,理由不太明顯。 從純粹的經濟角度來看,中國現在是敘利亞最重要貿易夥伴,年出口額超過 4.2 億美元,但按照中國的標準來看,這實在是微不足道。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敘利亞在經濟上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在於該國的地理位置:敘利亞擁有通往地中海的通道,可以在中國的貨物運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過境作用。但最重要的是,中國支持一個與自己共同努力打擊恐怖主義的政府非常重要。 據北京方面稱,數千名來自中國西北部新疆地區的穆斯林少數民族維吾爾人近年來變得激進,並在敘利亞為所謂的“伊斯蘭國”(IS)而戰鬥。 北京領導層認為,伊斯蘭主義者現在可能作為獨立戰士返回新疆,這是一個根本威脅。只有在這種背景下,人們才能理解,為什麼在敘利亞戰爭爆發後,儘管阿薩德政府犯下滔天罪行,中國仍然始終站在大馬士革一邊。 例如,在聯合國安理會,北京一直投票反對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 憑藉務實、長遠且漠視道德的視角,中國早已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參與者。 北京在三月份促成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外交關係正常化,令人印象深刻地證明了這一點,這讓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有所下降,美國為此很惱火。另一方面,中國與該地區所有國家都保持着較好的關係,這主要得益於其作為石油投資者和買家所擁有的經濟實力。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