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洲思想文化長廊

憲政制度的故鄉英國 :莎士比亞的悲劇『李爾王』(中集)

發表時間:

「提要」 放棄了自己的王國和王冠的李爾,很快就遭到了報應。他的兩個女兒立即變臉,不僅要消減老王的侍衛數量,而且讓下人故意羞辱他,於是一幅極不公正的場面出現了。一方因愛心而獻出了一切,一方得到了愛的賜予卻報之以仇恨。

The English playwright William Shakespeare is thought to have died 400 years ago, on 23 April 1616.
The English playwright William Shakespeare is thought to have died 400 years ago, on 23 April 1616. Wikimedia Commons
廣告

問:《李爾王》一劇似乎提出了公正的問題。

答:是的。但是這個公正問題,不是簡單的我對你好,你對我壞,因而你對不起我。它關涉到的是人之間的無私之愛,如李爾王對女兒的那種愛,被現實的利益、野心、慾望所侵蝕、所毀滅。所以公正轉變成對正義的要求。本來李爾王在把自己的王國全部分給自己的女兒時,他設想的晚年生活是輪流在女兒家住,享受女兒的愛心回報。這在他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兒。一是骨肉親情,二是報答恩情,無論如何女兒都應對他呵護有加。萬沒想到,幾天之後,大女兒高納里爾就吩咐她的手下,“你要對他裝出一副不理不睬的態度,這老廢物已經放棄了他的權力,還想管這個管那個,年老的傻瓜正像孩子一樣,一味姑息會縱容壞了他的脾氣,不對他兇是不行的”。很明顯,這個女兒對父女親情的看法,和她父親完全不一樣,老王實在是自作多情。而他女兒卻把這當作是一樁生意,你把國土分給了我,咱們就交割清楚,我只關心已經到手的利益,你的存在,對我只是妨礙。可惜李爾王卻不明白他女兒的心思,他太自以為是。在劇中,莎翁安排了一個醜角,他本來的職責是在宮廷中插科打諢,逗國王高興,可現在莎翁讓他跟在國王身邊,不時地點出老王困境的實質,說出大實話。

問:所以他不斷地在旁邊評價。

答:對。比如,他說李爾王和他一樣,都是傻子,只是一個穿花衣,一個戴王冠。他嘲笑李爾王,“你這光禿禿的頭頂,連裡面也是光禿禿的沒一點腦子,所以才會把一頂金冠送了人”。李爾王看到大女兒對他滿臉怒容,卻不知為何。這個醜角在旁邊就揭出真相,“從前你用不着看她的臉,她皺不皺眉不與你相干。那時你也算一條好漢,可現在你變成了個零”。他點出了李爾不加考慮任意行事的後果。女兒斥責李爾王假癡假呆、自失身份,要撤下他的侍衛、隨從,李爾王才明白,他已犯下了大錯。這時他幻想二女兒里根會接納他。他急忙趕往二女兒家。其實,大女兒已經明白說出了自己的擔心,“不知什麼人替他出的好主意,讓他隨身帶着一百個全副武裝的衛士,只要他做了一個夢,聽了一句謠言,轉了一個念頭,就可以任着性子用他們的力量危害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知道,權力的繼承,必須徹底。只要放權的人仍然保有力量,那繼承者就會寢食難安。再說第二條線索,埃德蒙在父親面前誣告了父親埃德加,他又跑到哥哥面前挑撥說,父親認為你要謀害他,所以要你的命,你趕快跑吧。並且刺傷自己的手臂,轉臉對趕來的格羅斯特伯爵說,哥哥要我參加他的陰謀,我不幹,所以他要殺我。老伯爵就下了決心,非要殺掉他的嫡子不可。他一口答應,讓他的私生子埃德蒙繼承爵位和土地。埃德加逃跑了,躲到一個人跡罕至的敵方,裝作瘋子,而那個被李爾王下令驅逐出境的肯特伯爵化妝成了一個老僕人,跟在李爾王身邊。莎士比亞的這個安排有他的深意,在一個是非顛倒的世界,正義只能暫時隱身,等待出現的時機。

問:李爾王還在相信二女兒里根會遵守諾言嗎?

答:是啊,他趕到二女兒家去控訴大女兒的劣行,“她的無情的兇惡像惡鷹的利喙一樣猛啄我的心。我簡直不能告訴你,她傷天害理到了什麼地步”。哪知里根立即反駁他,為姐姐辯護,“父親,您已經老了,已經快到了生命的盡頭,應該讓一個比您自己更明白您的地位的人,來管教管教您”。看到二女兒如此薄情,老王竟然回答說,“我承認我年紀老了,不中用了,讓我跪在地上,請求您賞我幾件衣服穿,賞我一張床睡,賞我一點東西吃吧”。說完就給女兒跪下了。里根卻轉身斥責他,瞎胡鬧!李爾王此刻才明白,他自以為是最有權勢的人,而現在變成了一個人見人嫌的老糊塗。他怒了,發誓要報復這兩個忤逆的女兒。老國王的尊嚴讓他驕傲地說,“我不哭,雖然有充分的理由哭泣,但我寧願讓這顆心碎成萬片,也不流下一滴淚”。他不哭泣,但悔恨讓他陷入瘋狂。隨後莎士比亞以如椽巨筆,描繪了李爾王在狂風暴雨中奔走荒野的場景。這一幕是戲劇舞台與電影熒幕上最驚人的一幕。他考驗飾演李爾王的演員的功力。李爾王召喚雷鳴電閃的那幾段台詞,字字珠璣。無助,讓他試圖喚起自然的神力,幫他復仇。他呼喚道,“你震撼一切的霹靂啊,把這生殖繁密的、飽滿的地球擊碎吧,打碎造物的模型,不要讓一顆忘恩負義的人類的種子,遺留在地上”。

問:這是戲劇衝突的高潮,也是轉折點。

答;是的。暴風雨一場戲是轉折,接下來父女關係的衝突就轉變成宮廷鬥爭,第二條線索突出出來了。李爾王飽受暴風雨的侵襲之後,明白了自己統治時沒有盡到一個君主的責任,他醒悟到,“衣不蔽體的不幸的人們,你們總得忍受這樣無情的暴風雨的襲擊,你們頭上沒有片瓦遮身,你們腹中饑腸雷動,你們的衣服千瘡百孔,怎麼抵擋得了這樣的氣候呢?我一向太沒有想到這種事情了。安享榮華的人哪,睜開你們的眼睛,到外面來體味一下窮人所忍受的苦難,分一些你們享用不了的福澤給他們,讓上天知道,你們不是全無心肝的人”。這一大段話,是莎士比亞代民發聲,表達了他深厚的慈悲與人道。隨後,跟隨李爾王的肯特發現曠野中有一間小木屋,他拉李爾王進去避雨,誰知住在這屋裡的人就是逃跑在外的埃德加。他化名湯姆,裝瘋賣傻,滿口胡話。於是就出現了這麼一個場面,已經處在半瘋狀態的老國王,化妝成老僕人的肯特伯爵,和裝瘋賣傻的埃德加,三個人都是被迫害被追殺的倒黴者,碰巧在這曠野之中的小屋相聚。再說埃德加的父親格羅斯特伯爵,他接到了一封信,告訴他法王和小女兒考狄利亞興兵為老王報仇,軍隊已經在多佛登陸。格羅斯特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的私生子埃德蒙,他以為埃德蒙會站在老王一邊,誰知埃德蒙正要藉機謀害老王。他是一個籌畫著大陰謀的人,此時他已和李爾王的兩個大女兒暗通款曲,關係曖昧。隨後,就是埃德蒙詭計百出,莎士比亞兩次讓他公開表白,只要能達到他的目的,他不惜做任何傷天害理的事兒。他的父親也不過是他手中的工具。

問:看來莎翁是把作惡這樣一條線貫穿在埃德蒙的身上?

答:顯然如此。格羅斯特伯爵為了尋找李爾王,無意中闖進了他兒子埃德加的隱身處。但此時父子不相認,因為埃德加知道父親受弟弟挑唆,正在追殺他。而現在他是化了妝和父親碰面,心中明白,表面上卻依舊瘋癲。他不停地說胡話,暗中卻在保護着李爾王和他父親。他說,“現在矇著的污名,總有一日恢復清潔之身”。好,今天就講到這兒。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