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澳總理破冰訪華 專家:勿陷“外交政策陷阱”

發表時間: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 )周六開始展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尋求與中國重啟關係的同時,要平衡與美國的關係.,這是自 2016 年馬爾科姆·特恩布爾 (Malcolm Turnbull) 以來澳大利亞總理的首次訪問。也恰逢澳前總理惠特拉姆 1973 年首次訪華 50 周年。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面對記者講話,2023年10月11,墨爾本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面對記者講話,2023年10月11,墨爾本 via REUTERS - STRINGER
廣告

澳大利亞在中美之間周旋

對於上周剛剛對華盛頓進行了國事訪問的阿爾巴尼斯而言,此次北京之行將凸顯兩國關係的巨大轉變。標誌着近期兩國關係和解的頂峰,分析認為,這是由於貿易緊張局勢帶來的商業疲倦以及希望擺脫前任更具敵對立場的願望推動所致。 但與此同時,阿爾巴尼斯在美中之間周旋,同時要修復與澳大利亞最大貿易夥伴北京之間的關係也面臨著不少挑戰。

堪培拉已經與華盛頓建立了更緊密的安全關係,對抗北京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此次與北京經濟迅速解凍代表着“幾年前非常非常深的低點”的令人驚訝的逆轉,但同時應該不會損害澳大利亞與美國的合作。澳大利亞在印太安全問題上的立場及其在建立權力平衡方面的作用也應該沒有變化。因為,在訪問北京之前,阿爾巴尼斯繼上個月已經訪問了華盛頓,阿爾巴尼斯在對美國高級官員的講話中表示,澳大利亞需要對與中國的關係保持“清醒”,並強調澳大利亞政府採取“耐心、謹慎和深思熟慮”的態度。 他的任務將是維持這種平衡,即使拜登政府繼續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對下一代半導體設備實施出口管制,並通過美英澳組成的奧庫斯,以及美澳日印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等聯盟加強亞洲安全合作,以對抗在印太地區的擴張。

周六,阿爾巴尼斯通過出席中國總理李強主持的上海進口博覽會開幕式,開始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阿爾巴尼斯表示,他期待在訪問期間與中國領導人進行建設性討論和對話。”他也指出,“這是對與中國的關係採取耐心、謹慎和深思熟慮態度的結果。”

澳中關係逐步全面改善

他將於周一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強。這樣的情景 在幾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實際上,自堪培拉公開反對北京對南海的主張、禁止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參與其5G網絡並對中國在國內政治影響力表示擔憂以來,摩擦不斷加劇。 阿爾巴內斯的保守派前任莫里森呼籲對武漢爆發的新冠疫情進行國際獨立調查觸怒了北京,以澳大利亞經濟為目標進行報復,對葡萄酒、煤炭、龍蝦和大麥等價值約 200 億澳元(130 億美元)的商品實施貿易制裁和關稅,中澳軍事事件也更加頻繁地發生,堪培拉譴責這些事件是恐嚇行為。莫里森就中國作為全球超級大國的角色警告稱,存在“獨裁統治”,但此後表示,他的戰略是抵制而不是挑釁北京。

阿爾巴尼斯於 2022 年 5 月當選後就採取了更加平衡的基調,儘管也對敵對行為採取堅定立場,但沒有發表批評言論,他認識到澳大利亞四分之一以上出口額仍然依賴中國。 去年11月,阿爾巴尼斯在印尼G20峰會期間會見了習近平,一個月後,澳外長黃英賢前往北京會見王毅,成為破冰之旅,北京隨即宣布考慮解除對葡萄酒的經濟制裁併接受煤炭運輸。另外 中國上個月釋放了被拘留三年多的華裔澳大利亞籍記者成蕾。 堪培拉方面則在國家安全審查後選擇不撤銷一家中國公司在達爾文北部港口的租約,並將取消對進口中國風力渦輪機的反傾銷措施,此舉都受到北京方面的歡迎。

避免陷入“外交政策陷阱”

對於此次阿爾巴尼斯北京行的結果,分析認為,儘管有可能宣布在綠色能源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以及增加貿易的承諾,但很少有觀察家預計此行會產生有意義的雙邊發展。 不少分析家都觀察到,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與中國合作變得更加困難,而經過多年的不和,中國和澳大利亞缺乏“在可能互利的領域開展合作的積極或深入的議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阿爾巴尼斯在澳前總理惠特拉姆訪華50周年之際的訪問,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

但很顯然,澳大利亞與美國更密切的軍事接觸也可能掩蓋了此行的象徵意義, 堪培拉今年宣布對其軍事態勢進行徹底改革,以直接回應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擴張,而與美國和英國的奧庫斯三邊防禦夥伴關係則旨在加強盟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威懾力。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尤安·格雷厄姆告訴英國金融時報,阿爾巴尼斯需要避免陷入“外交政策陷阱”,即將改善兩國關係的健康狀況置於國家利益和地區聯盟之上。他認為,“澳大利亞很容易從原則轉向實用主義,這是一個國家弱點,”他說。 阿爾巴尼斯周三強調,他將討論南海和人權問題,並表示北京“知道我們的立場”,他說還將提出自 2019 年以來一直在中國被監禁的澳大利亞華裔作家楊恆均的案件

中國是否會將釋放楊恆均作為“大禮”送給阿爾巴尼斯,答案或許很快就會揭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