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替代中國:朔爾茨追求三個東南亞夥伴

據《法蘭克福評論報》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正在追求3個困難的亞洲合作夥伴,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這些國家存在不同的問題。

Le chancelier allemand Olaf Scholz tient une conférence de presse le jour lors de la foire ZDH à Munich, en Allemagne, le 1er mars 2024. (Photo d'illustration)
Le chancelier allemand Olaf Scholz tient une conférence de presse le jour lors de la foire ZDH à Munich, en Allemagne, le 1er mars 2024. (Photo d'illustration) © Michaela Rehle / Reuters
廣告

朔爾茨於周一到周三將在柏林分別會見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政府首腦,以加深雙邊關係,減少對華依賴。朔爾茨與對方會談的話題有:引進專業人員,自貿協定和原材料等。

德國政府於去年夏天推出了新的對華戰略。其中寫道,“德國政府正在努力降低與中國經濟關係的風險。”具體而言,德國還不想終止與中國的經濟關係,而只是減少關鍵領域的依賴。根據計畫,德國企業應減少對中國的投資,增加對東南亞國家的投資。

但即便中國不在場,中國仍然是會晤廳里的大象。2023年,德國與這三個東南亞國家的貿易額僅為380億歐元,與中國的貿易額則高達2530億歐元。這也意味着,德國與這三給東南亞國家的貿易還有發展空間。

德國在該地區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是馬來西亞。主要向德國供應電子產品、電氣工程產品以及測控技術。反過來,德國向對方出售電子產品、機器以及車輛。

但出口特別困難。德國出口到東盟十個國家的貿易額甚至不到德國總出口的2%。德國貿易與投資署表示,“其中原因之一是與中國的激烈競爭。中國已成為所有東盟國家最重要的商品供應國,而且幅度通常很大。”

因此,德國政府寄希望於歐盟與原材料豐富的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自貿協定。但該協定遲遲不來,而且談判也很複雜。

而人權也不只是中國的問題。德國自民黨政治家雷納塔阿爾特(Renata Alt)警告說,“儘管人們對降低風險感到欣喜,但有一件事不應忘記,在人權方面,所謂的中國替代國的東南亞國家並不是模範生。” 除了多年來支持哈馬斯的馬來西亞和幾個月前由強大軍方支持的新政府上台的泰國外,菲律賓尤其是個有問題的夥伴。自馬科斯總統上任近2年以來,這個島國一直在遠離中國,轉向西方。但阿爾特稱,馬科斯不準備與國際刑事法庭合作,處理其前任杜特爾特有爭議的毒品戰爭,這是“恥辱”,是“對杜特爾特侵犯人權的反毒品戰爭帶來的多達3萬名受害者的一記耳光。”撇開中國不談,其他國家在人權問題上也並非清白無瑕。

柏林《每日鏡報》指出,本周是總理府的東南亞周。總理府此舉是在執行新的對華戰略。儘管如此,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不意味着背離中國。總理府表示,繼朔爾茨2022年11月對北京進行就職訪問後,其第二次訪華之行正在計畫中。朔爾茨計畫“春季”再次訪問北京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