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科技之窗

誰來摘月亮

發表時間:

奧巴馬總統放棄“星座計畫”,美國人返月落空,公開聲明要登月的還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這意味着地球的中心向亞洲移動。

中國神舟七號宇航員2008年實現太空行走
中國神舟七號宇航員2008年實現太空行走 (Photo : Reuters)
廣告

不過,兩大新崛起的國家在這一領域份量不同。中國至少在幾方面領先和落後於一個時代:落後於時代是中國的另一個優勝之處。中國的極權政體和它的民族主義的動機透射出一個過去的時代的氣息:征服月亮首先是為冷戰付出的努力。

在中國人學習太空技術過程中,似乎同時參照了阿波羅登月船和蘇維埃載人飛船的原理那就一點也不奇怪。但中國人有屬於自己的特殊方法,不過分顯露自己的目標不暴露自己的進展。寫『中國人要月亮』一書的作者指出:“ 中國人每一次都是採取同樣的方法。一直到90年代末,他們還謹慎地說,正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他們公開了一些籠籠統統、讓人感覺很遙遠的研究。但事實上,他們已經做好準備,等到1999年年底神舟一號升空時大家才明白,中國人已經走得很遠,神舟飛船在2003年把中國人帶上了太空”。

在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之前也是模糊和謹慎的氣氛。今天,中國人採取同樣的方法實施載人登月計畫。法國專家說:在美國宣布“星座計畫”不久,中國宣布他們對登月很感興趣。然後就是沉默,一直沉默到2008年。一名中國太空專家聲明,中國正在準備宇航員登月的雄偉計畫。在2025年登月的計畫只在去年提及,但我們可以打賭,中國的登月計畫絕對非常系統,而且要比他們自己所說的登月日期提前。

北京正構置複雜的登月工程。美國航天局的經驗顯示,登月是一個持久而昂貴的工程。並且好久掌握的登月技術很快便忘得一乾二淨。對大眾而言,自從1972年,最後一艘阿波羅飛船登月以來,差不多忘記了登月遠征所需的多種行動:製造可靠的載人火箭,製造可以攜帶物資的其他火箭;掌握飛船在太空對接的技術;把飛船準確無誤地放上月球軌道;從月球軌道再發射登陸月球的登月器並讓它能夠在月球表面再度起飛;然後再飛回太空與停留在那裡的飛船對接;保證飛船順利返回地球,特別是順利進入危險的地球大氣層。

中國剛剛發現了這一切。神舟計畫在進行了3次載人飛行後,中國實現了宇航員出艙太空行走的計畫。預計未來在2011和2012年進行的三次飛行,應該實現和習慣於太空約會,也就是與初級的航天站“天宮1號”對接。嫦娥計畫主要圍繞機器登月進行,它已經獲取了月球表面的三維圖,這使得中國在2009年的研究計畫大大提前。

接下來發射的嫦娥二號應該在今年完成剩餘的月球圖拍攝計畫。高分辨率將是未來中國登月計畫的保證。然後在2012年和2016年發射另外兩個月球探測器,這兩個探測器的飛行結果應該使中國人獲取登月的最關鍵技術:第一個將放置一個核能推動的機器人,它將在月球表面行走幾個月;第二個探測器將負責把第一個探測器獲得的月球資料帶回地球。

在遠征月球的路上,如果中國人在2015年製造出長征五號火箭,它將把25噸重的物資帶上太空。那麼,關鍵性的一步將會穿越。當然,中國到那時還缺乏一個如同當年美國人發射阿波羅飛船使用的土星5號發射火箭,它能夠把100噸重的物質帶上太空。但是,中國在有了長征五號火箭後,便可以比當年的蘇聯和美國向前大大跨越一步。法國專家說,可以設想中國人會在2017年實現一個簡單的登月飛行。或者,美國航天局預計中國也許會用四個大功率發射火箭,完成第一次中國人登月計畫。

總之,中國宇航員正在全力以赴。就連中國的『人民日報』也已宣布,在北京附近建造一個數平公里大的模擬登月場。這個試驗場如果僅僅是為了試驗機器人,恐怕太大了吧。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