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大陸/台灣

台灣輿論呼籲中國開放企業組織工會

連日來富士康跳樓事件、佛山本田汽車廠的罷工事件、和美律深圳廠罷工事件引發台灣輿論的重視。台北聯合報10日的社論題目是«富士康和本田事件吹動了中國工運的風車»,認為這幾個事件最後都以大幅加薪收場,不僅為中外資企業掀起一股資金漲風,也為中國勞工的人權意識打開了一片風景。

路透社
廣告

連日來富士康跳樓事件、佛山本田汽車廠的罷工事件、和美律深圳廠罷工事件引發台灣輿論的重視,台北聯合報10日的社論題目是«富士康和本田事件吹動了中國工運的風車»,認為這幾個事件最後都以大幅加薪收場,不僅為中外資企業掀起一股資金漲風,也為中國勞工的人權意識打開了一片風景。

社論分析認為,這場工潮將會繼續擴散,牽引中國經濟和社會產生一波新的變化,往後,大陸做為世界工廠的誘因可能被削弱,外資或台資企業也可能從中國開始外移。社論認為,未來留下來的經營者,對中國廉價勞動者予取予求的心態勢必要修正;而中國官方對工運一味壓制的傳統手法也必須調整。

社論還建議中國趁著景氣暢旺,逐步開放企業組織建立工會,並且讓工會擁有比較實質的勞資爭議交涉權,否則一旦勞工抗爭風起雲湧,各種抗爭焦點都會指向政府,將會變成主政者無法承受的負擔。

另外台北的中國時報10日不約而同發表類似的社論,題目是«富士康效應對大陸帶來的風險»,認為富士康兩度調薪,達到原來薪資的兩倍多,將破壞大陸由世界工廠轉型為"出口和內需並重的經濟體"的進程,當大部分台商無法跟進,大陸勞資關係將出現裂痕,勞工運動和罷工潮必然陸續發生。

社論認為,這波富士康效應的影響,短期來說,是台商生產成本增加,獲利下降;長期而言,將會影響投資意願,甚至造成遷廠、關廠,使大陸經濟轉型難以達成,勞資糾紛增加,甚至造成社會動盪。由於兩岸經濟息息相關,社論也呼籲各界關注並及早因應。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