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盟/中國

中國歐盟商會報告指歐企在華招標中受排斥

中國歐盟商會周三(4月20日)發表了首部研究中國公共採購市場的調查報告,對歐洲企業在中國龐大的公共採購市場的招標活動中受到排斥提出批評,中國官方喉舌《環球時報》今天迅速對此作出回應,該報引述北京專家學者的話指出,中國有權利扶持本地企業,指即使在西方市場,開放也有一定的限度。

在中國的超市銷售的法國達能集團產品
在中國的超市銷售的法國達能集團產品 AFP/Philippe Lopez
廣告

中國歐盟商會周三公布的這份報告標題為:《中國的公共採購:歐盟企業在中國參與公共採購合同競標的經驗》。該報告估算,中國的公共採購市場價值超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相當於七萬億人民幣,而報告認為,除了個別汽車行業的企業之外,歐盟企業幾乎被排除在這一龐大的市場之外。

報告稱,中國的政府採購活動數量龐大,而且還在不斷的增長,但相關的監管框架卻顯得雜亂無 章,例如政策不一致,信息不透明,實施情況也參差不齊。這嚴重阻礙了中國整體經濟的效率和創新,並導致在華歐盟企業錯失許多商機。

一位法國企業家在接受法國《回聲報》採訪時苦澀地反映說:“中國公共採購市場招標信息發布缺乏透明,有時候,招標期周五就到期,而歐洲企業周一才得到信息,而此時一些內部公司幾個星期之前就已經 知道了。”

中國歐盟商會的主席,法國道達爾集團在中國的代表戴傑先生表示,中國公共採購項目的具體評估標準不夠透明,而當企業沒有中標時,他們也不會得到通知、更不會知道為什麼沒有中標。戴傑認為,中國政府的一些扶助本地企業的政策對於外國企業競爭中國政府採購有影響,不過戴傑也表示,敦促中國政府改善投資環境和扶助本地企業政策並不矛盾,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中國政府進行更有效的公共投資。戴傑還認為“歐洲國家的政府採購流程雖然也不完美,但是比中國透明。”

歐盟商會的報告還聲稱,中國政府如果加速改革法律法規也可以加快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進而幫助中國企業今後在海外發展。

中國官方《環球時報》今天引述北京商務律師谷遼海律師的話說,鑒於中國還沒有加入世貿組織的《政府採購協定》,所以歐盟商會對中國政府優惠本地企業的指控從法理上來說是不成立的。此外,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於安向環球時報表示,在中國對外開放市場之前,中國希望發達國家也同樣本着世貿組織的原則,進一步開放其國內市場。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