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北大校長作詞的化學歌躥紅網絡引熱議

近日,一段名為《化學是你,化學是我》的合唱視頻躥紅網絡,這首歌曲的詞作者是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演奏者則是北大的學生社團  中樂學社。

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網路圖片)
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網路圖片)
廣告

周其鳳在歌詞中寫道:

化學究竟是什麼 化學就是你 化學究竟是什麼 化學就是我
化學究竟為什麼 化學為了你 化學究竟為什麼 化學為了我
父母生下 生下的你我 lalala是化學過程的結果

你我你我 的消化系統 lalala是化學過程的場所
記憶和思維活動 要借化學過程來描摹 要借化學過程來描摹 描摹描摹
即便你我的喜怒哀樂 也是化學神出鬼沒 也是化學物質的 神出鬼沒……

你我你我 要溫暖漂亮 lalala化學提供 衣裝婀娜
你我你我 要吃足喝好 lalala化學提供 營養多多……
化學 你原來如此神奇(給力)
哦 化學 難怪你不能不火……

據財新網的報道,這首歌詞源於今年3月,因為今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化學年”,當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在中國徵集“化學之歌”。身為高分子化學家的北大校長周其鳳,稱自己拋磚引玉,寫下了這首《化學是你,化學是我》的歌詞。周其鳳說,“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並因此喜歡上化學,也希望這首歌能夠走進化學課本,傳唱下去”。對於周其鳳的上述歌詞創作,有網友直呼“天雷滾滾”,“難以置信是出自北大校長之手”,有人則認為“樸實、可愛”。

一首簡單、通俗的科普歌曲,輕易登上大雅之堂,到底怎麼看? 校長創作、學生合唱“化學歌”,究竟說明了什麼?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認為,周其鳳上述歌詞作為個人創作,的確無可厚非,但圍繞歌詞發生的事情,顯然已超越了個人即興之作的性質,應視為其作為北大校長的職務行為,公眾譏諷、質疑這首缺乏美感的歌詞可謂順理成章。許紀霖指出,在如今開放、多元的時代,必定有各種形式的表達。周其鳳如果僅僅把歌詞當作個人作品,發表在自己的作品集里,甚至創造一種“其鳳體”,那都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這首歌詞創作並非周其鳳個人行為,而是他作為中國一流學府的校長,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號召而創作的。那麼,歌詞就應該體現化學世界之美,文字和語言也應具備基本的美感。更何況,這首歌還要在國家大劇院演唱、在央視音樂頻道播出,周還希望歌詞寫進教科書,在這裡,周其鳳代表的就是北大。公眾評判的標準就會把其歌詞與北大校長的身份相聯繫,這是人之常情。不少網友被“雷倒”,就是因為上述歌詞與其身份之間的巨大悖謬。

許紀霖認為,,周作為北大校長可能並不擅長作詞,但在盛邀之下,勉為其難,還希望歌詞進入教科書,已經屬於不自量力,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一首如此幼稚、平庸的“化學歌”竟然能夠一路綠燈,通過層層審查,並最終進入大雅之堂,難免論為笑柄。周其鳳作為北大校長,其言行要體現大學的厚重、典雅,但周卻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北大作為中國的頂尖學府,和清華大學一樣,較之其他大學,享有納稅人更多的資源。公眾有理由期待,它比一般大學能做得更好、更優秀。公眾對北大懷有期待,這是可以理解的,希望北大學生敢於對校長的歌詞說“不”,這並不是苛求。

許紀霖指出,現在中國已經到了不得不反思大學精神的時候,從華中科技大學的校長“根叔”,到現在周其鳳的“化學歌”,為了體現親和力,大量使用網絡語言,顯得滑稽而可笑。這是一種大學文化的缺失,也是大學精神失落的標誌。網絡語言不是不能用,但作為大學校長,其言行應體現大學文化和傳統,大學文化,應是自大學誕生以來的文化延續,代表文化經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北大的大學文化,從蔡元培到蔣夢麟、胡適,自有其傳統與脈絡,不可荒廢。

許紀霖最後強調說,但遺憾的是,今天,不少大學校長丟失了大學精神。要麼是用不受學生歡迎的意識形態語言自說自話,要麼就索性媚俗,以所謂的“網絡熱詞”來替代“官方教化”,取悅於學生。大學校長如此背離高雅、向庸俗投降,背後其實是大學傳統的喪失,也是大學精神的喪失。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