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經貿

中國糧農需求造成國際農產品市場失衡

專家表示,中國對糧食與農產品的強大需要,促使國際農產品市場跟着改變。針對大豆與棉花國際價格中國已經扮演了吃重的角色,在大米和轂物市場方面,中國原本可以自給自足的情況,未來將有所轉變,從而造成國際農產品市場的失衡。

2012年1月31日,北京以北80公里處某村莊農民在密雲水庫乾涸的河床上打理玉米地。
2012年1月31日,北京以北80公里處某村莊農民在密雲水庫乾涸的河床上打理玉米地。 (圖片來源: 路透社/David Gray)
廣告

法國農業供需(ODA)研究組織的學者博納•拉布易(Benoît Labouille)認為,作為世界大國的中國,即使一點小動作也會在國際舞台上發生作用,帶來糧食國際價格的波動,而這種情況日後還會持續並且擴大。

據悉,中國已經造成大豆的國際價格上揚,從2004年以來中國進口大豆的數量翻了三倍,到今天達到了全球份額的百分之六十。

專家注意到,中國原本不希望大宗進口轂物的農業政策似乎做了調整。本周三,就在習近平造訪有美國糧倉之稱的艾奧瓦州之際,中國與阿根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簽署農業協定,同意進口阿根廷的玉米,而阿根廷也保證出口的玉米符合中國的糧食質量標準。這對作為全球第二大農業生產國僅次於美國的中國而言,算是創舉。到去年之前,中國幾乎不進口玉米。分析指出,這與中國人對肉類消耗量大幅增加有關。況且人體需要七個植物性蛋白質才能產生出一個動物性蛋白質。因此,中國未來對玉米國際價格的影響力是不可逆轉的。這也讓研究農業市場的人士提高警覺。

至於小麥市場,目前較不令人擔心,因為中國戰略性的存量足以應付。但也有專家認為,中國有13億龐大人口,加上農地污染導致減產的問題,北京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糧食,玉米之後,就是小麥。

未來,中國在海外尋求的資源與合作重點,除了能源之外,也將拓展到農業之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