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自來水含避孕藥?一條微博引起恐慌

發表時間:

最近一名中國環保專家在微博中爆料:中國的自來水中含有避孕藥,雖然含量很小,但是長期積累,對人體還是有影響的。一時間引起人們議論紛紛,有網友說,難怪現在患不孕不育的人如此之多,原來是避孕藥在作怪。

環境與發展
環境與發展 RFI
廣告

據中國經營網等媒體報道,原美國夏威夷大學環保專家董良傑發了一條微博說,包括長三角在內的23個水源中都含避孕藥,中國是避孕藥消費第一大國。據悉,董良傑微博中的結論出自於中國《環境科學學報》2月份的一篇名為《對於雌激素干擾中國水源污染問題的評估》的文章。文章說,調查了中國六個主要水系的23個水源樣本,所有提取的樣本都包括重要的環境雌激素。文章還比較了中國和德國、希臘、葡萄牙、美國、澳大利亞和韓國的水環境,發現中國六大水系中所含的主要雌激素都比其他國家要高。南京環保專家告訴記者“自來水中的避孕藥”只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專業說法應該稱作“環境雌激素”,統稱為內分泌干擾素。他還說,環境雌激素的確存在,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但水中的雌激素含量微乎其微,到目前為止,對於人體健康效應有多大影響還沒有定論。“環境激素”是否對人有傷害,要看含量有多少。

2010年,國際上一家環保組織發布報告稱,在對取自重慶、武漢、南京、馬鞍山4個城市的鯉魚和鲶魚做檢測時,均測出被稱為“環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而這兩種物質可導致雌性性早熟等性發育和生殖系統問題。當時現代快報記者也採訪了相關環境專家,他們都紛紛作出回應,部分野生魚確實存在激素情況,但激素含量不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但是,河海大學一位環境學博士強調,大量的野外調查和實驗證明,生活在這些“環境雌激素”中的魚類調節機制紊亂,並擾亂生育、生殖系統。這些魚類如果長期生活在雌激素環境下,會導致“雌性化”。比如性別比率的改變,魚類和水中的其他野生生物生育能力和受精率都降低等。它們作為持久污染物,一般水處理技術去不掉;人體積累,後果難料。
在董良傑的微博出來之後,很多網友感到恐慌。人大教師康成翠:在別人對我們不負責的情況下,只好自己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了。除了盡量選用健康水外,我家早已不用塑料杯飲水,甚至連飯碗和菜碟也改用了無污染的玻璃製品了。網友我的天使說:可以肯定的事情,以後患癌症的人越來越多,不育不孕的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據現代快報報道,東南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副主任彭丹紅表示,避孕藥中主要避孕的成分為乙炔雌二醇,每顆藥的含量在20~30微克。而且需要每天服用才能達到避孕的效果。而水中的雌激素含量低到可忽略不計,根本沒有避孕效果。彭丹紅解釋,目前醫學界也在考慮環境因素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的風險,但沒有證據證明環境中的雌激素會導致不孕不育。在發了第一條微博之後,董良傑為了避免網友們的誤會,也補發了一條微博解釋:“儘管含量很高,但還沒有達到喝自來水避孕的程度。”但是,環境中的雌激素真的很難處理掉。南京大學環境專家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的水處理主要是針對氮、磷等有機物污染物。對於雌激素這類新型污染物,處理效率很低。一般情況,將水燒開能夠將一些揮發性有機物給降解掉,但對於雌激素而言,較困難。雌激素是一種親水的化學物質,溶解在水中。就像鹽溶解在水中,水燒開了之後並不能消除,除非用一些特殊的處理方法。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