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家鄉那條死去活來的河

發表時間:

這個民間環保組織綠家園最近組織了“故鄉的河”徵文活動。來自黑龍江伊春的李瑛晨寫了“家鄉那條死去活來的小河”一文非常感人,在今天的環境與健康專題節目時間,我為各位介紹這篇文章。

環境與發展
環境與發展 RFI
廣告

文章寫道:到過歐洲的人都知道,那裡的人們都以城中有條河引為自豪。可有誰知道林都伊春城區中心的一條河,卻因為無知演繹了一個由清至混、由活變死、死去活來 的故事。我的家就在河邊,親眼目睹了它幾十年興衰歷程,儘管曾一度停止過歌唱的琴弦,但它流過滄桑歲月,積澱了許許多多的人間悲歡,使我每每想起這條河, 心裡便浮現出一方新異的風景、一陣歡快的浪聲、一片徘徊的雲影、一縷兒時的幽夢。

老的伊春河蜿蜒曲折,河面寬闊,河水清澈見底,宛若天上飄落的一條玉帶,以一個S形把城區的一半摟在懷中。在有着火一樣激情,夢一般浪漫的童真年 代,這條河始終是我摯愛的夥伴,兒時夢中的搖籃和嬉戲的樂園。每當爛漫的山花開滿田野,似火的驕陽烤得人酷熱難耐,我們一群剛剛放學的孩子來不及回家,就 像遠行歸來的遊子,貪婪地張開雙臂,競相撲向娘的懷抱,沐浴在河水柔情的撫摸之中。在這裡我學會了各種泳姿,常常模仿狗和豬過河的姿態玩鬧,並美其名曰: 狗爬式、豬泅式。游泳累了,我們就用石頭和木板搭起跳台,開始練習跳水,不斷地作着高跳腹身入水、直立高跳“冰棍式”等各種動作,也有時比賽看誰跳得遠, 在水中潛的時間長,處處充滿了樂趣,真是一河浪花,一河歡笑。

那時節,這條清澈的小河歡快地哼着小調,繞過岸邊凸露出來的柳根,然後眷眷離去。微風溫柔地撫摸着柳枝細腰,將太陽的金輝揉碎在水面上,映出詩一般 的點點波光。河兩邊的淺水處,那灰的、黃的、赫色的卵石,點綴於澄澈的河水中,偶爾可見三五條游魚,搖頭擺尾嬉戲追逐。每當這個時候,我們一群小夥伴就用 自製的“蓄籠盆”,把一群群的小魚引進盆中。而到了秋天,水肥魚大,有時也用長釺子叉魚。這些魚一般都是鯰魚,它們白天喜歡藏在大的石頭底下。一個人在上 游悄悄地翻動石頭,魚一露頭,下面的人立刻用釺子紮魚,成功率很高。每每收穫許多“戰利品”時,我們就在岸邊用干樹枝燃起一蓬火,將魚用河泥裹了放在火堆 中,等河泥燒成干青如瓦的顏色時取出,剝開來便竄出一縷幽香的白氣,剝出一塊細白豐瞍、無刺的肉,不吃也都令人口水津津,吃到嘴裡更是滿口鮮香,雖無鹽無 油無佐料,卻是原始的味道,這種細嫩純粹的魚味,多少年後還一直記得。吃美了魚,我們還用柳條編了許多小船,放入急流中,任它們漂入深水流向遙遠。那悠悠 隨波遠去的小船,載滿了我們的童心和夢幻,一個個故事長留在記憶中……

歲月如梭,一晃時光已是過去了三十多年。浪花帶著兒時的愉悅也已漸行漸遠,水流已把曾經的足跡衝刷得無影無蹤,河水幾經變化亦喜亦憂。八十年代初 時,人們隨意往河裡傾倒垃圾,又在上游建了工廠,河水污染已經變得十分渾濁,魚漸漸少了,河蚌及喇咕基本滅絕。之後,人們覺得這條河影響交通,在城市改造 中又把河道改到城邊,原來的河堤變成了柏油馬路,河床成了一條臭水溝。然而,第二年山洪進入老河道,在沒有堤防情況下,洪水報復性地肆虐了城市,把奶奶經 常講的河神不可觸犯的童話活靈活現地上演到現實中。幸好,天災人禍使人們開始警醒,重新引進活水,把兩段河道改造成兩處水上公園,恢復了水質、美化了兩 岸,河床一改乾涸舊貌,涌騰激越的水流又豐滿成一曲旋律,恢復了水的歡唱和雨後浪花的迷人色澤。岸邊綠樹成蔭,各類遊樂設施一應俱全。每逢夏日歡聲笑語, 遊人如織,河中游弋着點點風帆,綠水微瀾低述相約的浪漫,河面蕩漾着美麗的夢幻。

現在每當偶有閑暇,我總是不由自主地來到水上公園,望着水面漾起的圈圈漣漪,一段段美好的回憶時不時走進我的腦海,往日那潺潺的河水又在耳畔輕輕地 聒絮着。流連在家鄉這條河邊,沉浸於那一件件深情的往事,思緒中不斷地閃現出那河、那水、那魚味和那些兒時的小夥伴。而河水清了又混、混了又清、消失了又 復來,仍悠然地流淌着。流走歲月,流來了人們新的觀念,流得河道面貌已改。然而,舊日河邊嬉戲的情景,卻永遠在心中流淌。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