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司法

中國最高法院庭長稱不能只採納口供而不顧證據判刑

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三庭庭長戴長林12日表示,各級法院應改變口供至上的觀念,更要重視實物證據的運用,只有被告人供述的不得認定其有罪,證據不足不得判處死刑。

司法部從2007年起啟用統一的司法行政徽章
司法部從2007年起啟用統一的司法行政徽章 網絡DR
廣告

新華社和新京報報導,在河南省高院、北師大刑事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冤假錯案的防範與救濟”學術座談會上,戴長林指出,在刑事審判過程中防範冤錯案,法官必須重證據審查,嚴把案件事實關、證據關;必須嚴格遵照法定證明標準,只有被告人供述的不得認定其有罪;審理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證據不足不得判處死刑;法官在進行證據合法性審查時,刑訊逼供等所取得的非法證據必須依法予以排除;必須注重實物證據,對犯罪現場遺留的可能與犯罪有關的血跡、指紋等都要予以查證;必須嚴格遵守法定訴訟程序、強化法庭調查,明確合議庭、審判委員會的職責。

戴說,各級法院應更加重視實物證據的運用,除了要杜絕隱匿證據和人為製造證據的情形外,對現場遺留的可能與犯罪有關的指紋、血跡、毛髮、精斑等證據,未通過指紋鑒定、DNA鑒定等方式與被告人、被害人的相應樣本做同一認定的,不得作為定案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爾梅在座談會上亦指出,近年連續出現的一些冤錯案件,不僅給當事人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也使司法公信力降低。堅決守住防範冤錯案件的底線,確保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這是每一個刑事法官應盡的職責。

中國雖然強調依法治國,但根據一項調查顯示,人民對中國的司法依然缺乏信心。今年全國兩會前夕,人民網和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聯合推出“十大熱點問題調查”,當中60%的受調查網民認為,實現依法治國的最大阻礙是“執法司法腐敗,權錢交易”,投票數第二多的則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20%的人選擇此項。至於形成“官大於法”現象的原因,多數人將票投給了制度因素,即“體制機制問題,缺少監督”,其次則是觀念問題  “權大於法的觀念仍有市場”,兩者的得票率分別為36%和25%。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