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法國專家談中國的城市化建設

發表時間:

近幾十年來,中國大小城市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使所有研究城市規畫發展的專家學者以及觀察家們都驚嘆不已。按照法國學者的統計,每半年在中國各地修建的建築的總數就相當於整個巴黎大區的建築的總和。不難理解,歐盟為什麼於2012年將城市化議題列入歐盟與中國戰略合作的一大項目,法國更是將中法在城市化領域合作推向中法合作的前台,法中在武漢修建可持續發展城市計畫已經成為中法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成為慶祝法中建交五十周年的一大亮點。

廣告

那麼,歐洲尤其是法國在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究竟能夠給中國帶來什麼呢?中國的城市發展具體面臨的什麼樣性質的挑戰?是缺乏規畫還是商業利益優先於一切?我們就此採訪了法國巴黎第九大學的地理學教授,法中城市與地區合作中心副主任,讓-弗朗索瓦•杜雷先生Jean-François Doulet,杜雷先生研究中國城市化問題已經有二十多年,近日剛剛出版法文專著《“中國製造”的城市》,引發一定的反響。

法廣:杜雷先生,您好,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您為什麼要選擇研究中國城市化這個項目?

杜雷:我之所以要選擇研究中國的城市化課題是因為中國最近三十年來的變化巨大,這些變化是如此的令人驚嘆,令人難以置信。此外,之所以要選擇中國,也是因為同中國相比歐洲以及法國最近幾十年並沒有經歷同樣巨大的突變,歐洲與法國在二戰以後的“光榮的三十年”期間也曾經歷經了千變萬化,可惜我本人並沒有切身的體會。中國處於一個非常特殊的過渡性以及突變性階段,從毛時代的國家經濟轉向今天的自由開放經濟,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徹底地改變,中國的城市建設也完全改變了面貌,這就是為什麼二十年前我選擇了研究中國城市化這一課題,並且於1994年的春天第一次踏上了去北京的旅途,我當時只是一個主修地理學和中文的年輕的大學生。

法廣:您二十年來是從哪些層面對中國城市化課題展開研究並且採取什麼樣的研究方式?

杜雷:二十年來,我的研究課題主要是城市政策,也就是說如何規畫以及管理城市,一開始時我特別關注的是如何規畫以及管理交通,尤其是隨着汽車使用的普及,各大城市應該如何規畫市區以及治理因車輛數目膨脹而必然導致的交通阻塞。之後,我又逐漸擴大了我的研究課題,轉而研究城市政策的各個層面,除了交通之外,還研究住房,能源,從整體上規畫城市的發展,如何制定新建城區的規畫,如何籌畫老區的重建。所以二十年來,我同中國各地的城市管理官員以及開發商都有接觸,可以說我既是觀察者又同城市規畫的決策者有密切的聯繫。必須指出的是,我們同中國從事城市化研究的學者的合作緊密,同我們合作的大學包括北京清華,上海同濟,以及南京的南京大學,我所在的巴黎九大還同南大共同創建了一個法中城市與地區研究中心,我們一同參與了上海,北京,重慶,廣州以及南京的城市規畫設計,我們參與的最新的一個項目是協助制定廣東汕頭市的( SD Schéma Directeur)總體規畫綱要。

法廣:歐盟2012年將城市化列為歐盟同中國展開戰略合作的領域之一,那麼,法中城市與地區合作中心是中歐合作的一部分,還是僅僅停留在中法層次?歐洲尤其是法國在城市化領域能夠給中國帶來些什麼呢?

杜雷:歐中與法中之間的合作層次不同,雖然好多合作項目的執行者相互之間都認識,但是,他們往往各自有各自的計畫與工作方式,從歐盟的角度來看,他們主要是從外交層面制定一個合作的整體框架,能夠保障象我們這樣的合作中心能夠具體的運行,所以我們的工作架構不同,各自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我發現最近幾年來,中國開始在歐洲尋找城市規畫的模式,而此前,中國城市都將目光投向美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歐洲是全世界在減低能源消費上投資最多的地區,這是歐洲城市化建設的一大特點,這當然是因為歐洲的能源資源有限,所以,歐洲一般來說比較傾向於在城中建城,而不是大興土木,修建新的城市,以此來減低在能源方面的需求,而這一點對中國來說十分具有吸引力,因為同歐洲一樣,中國也希望減低對外的能源依賴。因為,修建一座新城市,一個新城區,要做出巨大的投資,中國過去多年來,開山填湖,大興土木,新開發了許多城市,這當然也是為了回應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然而,這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環境災難,而且也導致能源及其他資源的極度浪費。中國目前的城市建設模式化出的代價十分沉重。而在城市化發展領域歷史悠久的歐洲可以幫助中國如何減低代價,歐洲在城市翻新領域經驗豐富,所謂城市翻新,指的是與其說,打造一個拔地而起的嶄新的城市,還不如在現有的基礎上翻新,擴大舊城的容量,使它能夠容納更多的居民。城市翻新的另一個含義是將現有的建築翻新成更持久的綠色建築並且降低能源的消費量。

法廣:無論是生活在中國國內的民眾還是經常回國探親的海外華人,他們面對拔地而起的一座座新城和一幢幢新建築時往往會有同一個感受,那就是這一切似乎都缺乏整體的規畫,您經常接觸中國各地城建辦公室,不知您對此有何感想?

杜雷:在中國有一個非常自相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是中國傳統上有一個城市規畫的長久計畫,而另一方面,目前中國的城市發展又給人一個缺乏長久和總體規畫的感覺,與其說是由於缺乏總體規畫,還不如說是由於房地產開發商無視城建辦公室的規畫,按照土地以及房地產的價格來開發,因此,城市建設最終被房地產價格牽着鼻子走,由於土地產權往往歸地方政府所有,地方政府也希望能夠高價拋售土地,因此,也就順應房地產開發商的選擇,以便獲得更多的稅收和地產收入。這使城市的正常規畫與發展工作受到嚴重的影響。


法廣:
請您介紹一下中法在武漢建造可持續發展城區的合作項目。

杜雷:中法在武漢的合作項目包括兩個層面,首先是前不久剛剛宣布的在武漢郊區修建一個可持續發展城區,這個城區的面積相當可觀,相當於一百平方公里,位於武漢市的西南部,這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地區,它一半是城鎮一半是農村,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地區,要修建這一城區必須考慮如何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武漢位於湖泊眾多的地區,而湖泊地區的自然生態十分脆弱,需要特別的保護。這將是一次很有意思的試驗。因為在中國,我們都觀察到中國城市建設的規畫者往往很少考慮自然環境因素,對他們來說,自然環境通常是城建計畫發展的障礙,而不是優勢,他們一般都不會去利用開發自然因素,因勢利導打造一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環境。今天我們已經見到這一切付出的環境代價是十分嚴重的。這個計畫的具體實現由里爾市的市長馬提哪•奧布里女士負責,奧布里女士在城市規畫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中法在武漢合作項目的第二個部分內容是除了這個具體的城市合作計畫之外,還包括中法在如何打造可持續發展城市方面的研究與經驗的綜合,這是第二個完全不同的合作內容,中法幾年前曾經簽署了一個城市規畫合作協議,很可能所有參與落實該合作協議的組織與個人都會為武漢城區的建設出謀畫策,法中應該在今年秋季在武漢城區合作區地基上奠定第一塊基石,象徵著這一合作項目的正式啟動,這一計畫激起了許多的期待與希望,但願這些期望最終成為失望。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