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

河南城管集體掃街被指作秀 十餘人掃20平米是掃地還是排雷

5月8日,一張河南信陽城管集體打掃街道的照片,引髮網友熱議。這張備受質疑的照片刊發在當天的《信陽日報》上,就是這樣一條“公僕上街大掃除”的本地簡訊,竟然被《人民日報》等各大媒體爭相轉載,網友跟評如潮。照片中,十餘名身着制服的執法隊員手持掃帚,圍在一塊不到20平米的人行道上,裝模作樣地清掃路面。網友們認為照片擺拍的痕跡明顯,質疑這些執法人員是在作秀。

信陽日報配圖被吐槽
信陽日報配圖被吐槽
廣告

據《京華時報》9號的報道,單純從照片中可見,執法隊員正在清掃的路面原本就很乾淨,並沒有明顯的垃圾。照片經過網絡轉載,引發了眼尖網友的吐槽和質疑,“地上這麼乾淨,你們掃什麼呢?十幾平米的地方,十幾個人掃地不擠嗎?這樣的掃地姿勢使得上勁兒嗎”?還有不少網友調侃稱,“你們掃的是寂寞吧”?“地上本無物,掃着掃着就有了”。

對此,作者維揚卧龍的文章點評說,幹活就要有幹活的樣子,至少要像那麼回事,11個人也要掃點垃圾,地面那麼乾淨,簸箕里也沒有一點垃圾,說明這地方是人家環衛工人已經打掃乾淨的,作假都做得這麼敷衍,怎麼不帶個吸塵器去當道具呢?領導11個人才掃20來平方,這究竟是在掃地還是掃雷?是創衛還是添亂?即使是小學生晚上值日,三五個人都能打掃一大間教室,這些領導連小學生的能力都不如,怎麼還上大街掃地去丟人現眼呢?

作者凌國華的文章說,“地上本無物,你們掃什麼”?5月8日上午,一張“信陽城管掃大街”的照片在微博上熱傳,眼尖的網友質疑:地上沒一點垃圾,卻有十幾個人打掃,不光姿勢彆扭,拿的掃帚也不是掃大街用的,根本是在作秀。(中原網,5月8日)不得不說,城管在民眾眼中的固有形象確實不佳。尤其當看到一群城管圍成一圈,在乾淨的街面上“打掃衛生”時,人們的反應可想而知。

不撿垃圾只見人、擺拍痕跡嚴重、十足的作秀……類似的吐槽不絕於耳,本就對官場作秀深惡痛絕的民眾,哪能忍受得了如此愚弄?面對記者,信陽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辦公室一位主任澄清照片不是擺拍,只是“選取角度不太好”,打掃了近兩個小時,並非掃了一小塊,並說可以向街面商戶求證。

我們也非常願意相信他們不是在作秀。但這“角度不太好”的照片,幹活的姿勢和使用工具的外行,尤其是十多人紮堆兒,無法不令人感到這是作秀。吐槽歸吐槽,如今,“城管掃大街”是否作秀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其背後所暴露出的官民關係生態,這顯然比糾纏於城管是否作秀更值得反思。

凌國華的文章又說,“城管掃街”之所以被民眾認為作秀,一方面是城管在民眾頭腦中欠佳印象的周延,另一方面則暴露出以城管為代表的“官”方,在不容樂觀的官民關係生態中的尷尬地位,試想一下,如果把城管換做其他具有政府公職背景的工作人員,想必也難逃作秀的指摘。之前見諸媒體的諸如官員掃大街、擠公交、包餃子、整理圖書館之類的親民行為,都難逃作秀的嫌疑。

這也難怪,官員既然有親民的意識,做這些事就是應該的;而這些本應“泯然眾人”的普通行為,為何卻要拍成照片、寫就新聞大肆宣揚“領導體察民情”?這究竟是官員被官本位思想武裝頭腦的緣故,抑或是為配合某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活動,而故作姿態?應該意識到,在政治文明不斷發展的今天,公民的權利意識逐漸提升,民眾對於官方新聞不再只是單純的被動接受,而是有了質疑、反思甚至解構的意識和行動。

並開始懂得認知公權力的性質、來源和目的,對公權力容易出軌的特質有了逐漸增強的警覺。在權利和權力的博弈中,公民精神在增長,同時也對公權力“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行為邊界,有了更強勁的監督和制約。對於無論公權力還是公民權利,這無疑都是可喜的進步。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