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從廣東博羅縣民眾抗議活動談中國的垃圾處理難題

發表時間:

最近幾年來中國國內不斷爆發民眾抗議修建垃圾焚燒廠的群體性事件,中國的垃圾產量位居世界之首,如何妥善處理生活垃圾?通過焚燒垃圾來發電是否可取?法國是歐盟國家中焚燒垃圾比例最高的國家,法國的垃圾焚燒廠的修建是否也曾經引發民眾的抗議活動?類似的衝突一般通過何種方式獲得解決?我們請非政府組織地球之友生產與消費部門的負責人Camille Lecomte 賈梅•勒功德來回答上述問題。

廣告

今年五月中國浙江杭州民眾發動的規模盛大的反對修建垃圾焚燒廠的示威活動剛剛平息,廣東省博羅縣近日又爆出民眾示威抗議修建垃圾焚燒廠的活動,9月13日有數千民眾湧向博羅縣中心。當地警方雖然抓走了二十多位示威者,但是,這場抗議活動看來還遠沒有結束。民眾聲稱要在9月20日繼續舉行示威。

事實上,隨着中國人口的不斷增多以及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產出的垃圾量在全世界也位居前列。根據世界銀行2008年的一份報告,中國在2004年超過美國成為城市固體廢物產出最多的國家。報告指出:“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在垃圾產出上面臨如此巨大和迅速的增長。”

隨着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中國的垃圾構成也出現了變化。據業內人士介紹, 1970年代之前,中國的生產生活方式決定大部分垃圾為有機物。而70年代末以後,無機物越來 越多,難以回歸土地。中國北京等大城市在1990年代之前,對垃圾的處理大多採取簡單填埋,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1990年代末開 始,中國各地開始修建垃圾焚燒廠,用焚燒垃圾來發電被中國官方認為是一種高效的處理垃圾並且將垃圾資源化的過程。 2012年,中國環境保護 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國家發改委聯合組織編製的《“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畫》中明確提出,要在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和土地資源短缺、人口基數大的城市,減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優先採用焚燒處理技術。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將焚燒處置的生活垃圾比例從2010年的18%提高到2015年的35%。政府計畫要在全國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要建造大約300家焚燒廠。這也就是為什麼最近幾年來中國國內接二連三的爆發反對修建垃圾焚燒廠的群體活動的原因。

今年5月,杭州發生的抗議事件曾經在全國造成巨大的影響,抗議者焚燒了兩輛警車,堵截高速公路,事件導致10名抗議者和29名警察受傷。既然此類抗議活動已發生多次,當地政府為何不及時採取措施避免再度爆發類似的群體活動呢?

對此,廣東當地環保局的一名官員無奈地回答是,當地的五個填埋場和一個焚燒場的處理能力已經捉襟見肘。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新垃圾焚燒場。她說,無論事先怎樣與民眾溝通,垃圾焚燒廠不管建在哪兒都會引起反對。

事實上,民眾之所以要抗議反對,除了垃圾焚燒廠的污染威脅之外,還在於政府的決策過程缺乏透明以及缺乏誠信。

親自前往博羅縣參加示威抗議活動的廣東維權人士楊崇向本台表示民眾之所以反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對政府失去信任。他說政府從頭至尾就是黑箱操作,事先沒有與民眾溝通,項目決策進入尾聲時才公布消息,所以民眾才義憤填膺,中國許多事件在決策之前往往沒有同百姓溝通,也沒有向民眾做出充分的解釋。再說,中國的環保監督方面也沒有西方國家嚴格。

 那麼,楊崇所談到的西方國家,又是如何處理居民的生活垃圾的呢?就拿法國為例,法國是歐盟國家中焚燒垃圾比例最高的國家,法國的垃圾焚燒廠修建是否也曾經引發民眾的抗議活動?類似的衝突一般通過何種方式獲得解決?用焚燒垃圾來發電是否是值得推廣的一種廢物利用的方式?我們請非政府組織地球之友生產與消費部門的負責人Camille Lecomte 賈梅•勒功德來回答上述問題。

法廣:首先請您就法國的垃圾處理方面做一個整體的介紹。

Camille Lecomte :我們知道法國人每人每年產生594公斤的垃圾,其中181公斤被焚燒處理,也就是說,法國焚燒垃圾的比例相當於30%。歐盟中有的國家則更加傾向於採取填埋的方式來處理垃圾。所以很難在歐盟內部國與國之間作比較。法國是歐盟國家中焚燒垃圾比例最多的國家。法國總共有127家垃圾焚燒廠。最近十多年來,焚燒廠的廢氣過濾器獲得了改善。垃圾焚燒的能源也被用來發電。不過,不能將垃圾當作是可再生能源,因為垃圾同太陽或者風不同,垃圾中有很多廢舊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應該可以被回收之後繼續使用,但是,一旦被焚燒之後就徹底消失了。而且,某些原材料,例如朔料和別的金屬混在一起燃燒還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有毒氣體,垃圾焚燒最容易產生的有毒物質除了二惡英之外,還包括鉛、鎘等重金屬。除此之外,垃圾焚燒還會產生溫室氣體,所以,不能將垃圾當作是可再生能源。有些國家以及地方政府宣傳說垃圾可以作為再生能源來發電,甚至將垃圾比作是綠色能源這實在是言過其實,因為,垃圾在焚燒過程中不僅將釋放出各種有毒的氣體,而且還將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

法廣:那麼,填埋垃圾會污染地下水資源,焚燒垃圾又會污染空氣,那麼,對你們環保組織來說,應該怎麼樣處理越來越多的生活垃圾呢?

 Camille Lecomte : 就歐盟範圍內來說,我們首先要推廣的是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儘可能地延長物品的使用期,也就是物盡其用,壞了以後要一補再補,實在需要購買時,也盡量收購舊貨,而不是立即以新的來取代。其次,是對垃圾進行分類,將玻璃、廢紙箱以及塑料等分類回收。使原材料得以再度使用。而不是將所有的垃圾都堆在一起焚燒,即使焚燒垃圾可以發電,但也實在是得不償失。因為這些被焚燒的垃圾中有許多原材料被焚燒之後就消失了,而且,一旦垃圾發電廠運作之後,還必須提供大量的垃圾以滿足發電廠的需要。

法廣:您剛才說,在法國一共有127家垃圾焚燒廠,那麼,這些焚燒廠在修建時是否也曾經引發周邊民眾的抗議?

Camille Lecomte :對,在法國基本上每個垃圾焚燒廠的修建都引發周邊民眾的抗議。因為,大多數居民都不願意生活在垃圾焚燒廠的附近。因為垃圾焚燒會釋放出大量的污染物。一般情況下,總是經濟效益最低的地區最終不得不做出退步。因為,大家都意識到,每個人每天都產生垃圾,這些垃圾總得有一個地方處理。有意思的是,在法國,抗議的民眾往往向政府提出積極的建議,比如說,如何減少產生垃圾?甚至如何做到零垃圾。我們知道零垃圾的實踐目前在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人嘗試,在意大利以及美國都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有的城市比如說舊金山等地通過推行零垃圾計畫大量減少了垃圾的生產,這當然要比修建越來越多的垃圾焚燒廠要好得多。

法廣:那麼,具體的來說,怎麼樣才能夠盡最大可能做到零垃圾呢?

Camille Lecomte :具體來說,最簡單的就是家庭將各自的蔬菜皮、水果皮以及吃下的剩菜剩飯放在一起堆肥,而不是直接地扔進垃圾堆裡面焚燒。另外,盡量回收修理舊產品,避免購買新的產品,我們地球之友組織就發動了一個修修補補活動,這一活動的目的就是鼓勵公民修補家庭日常用品,收購舊的產品。通過此一活動,法國人平均每月的垃圾產量被減少了7公斤,有統計數字顯示,法國人每人平均每個月產生50公斤的垃圾。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需要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就能夠減少七公斤的垃圾。

感謝地球之友的生產與消費問題負責人Camille Lecomte 接受本台的採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