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習近平向亞太伸出和平橄欖枝?

發表時間:

正在澳大利亞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在一場演講中強調,中國絕對不會使用武力追求國家目標,表示開發中的巨大中國需要和平。在中國與包括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在內的周邊國家在東海和南海的領土,領海糾紛問題上糾紛不斷,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的前提下,美國總統奧巴馬於上周六在20國集團峰會上重新闡述美國的亞洲政策,再次表示對東海和南海主權爭議擔憂,並推動與澳大利亞和日本的亞太共同防衛主張後,習近平的這番講話自然引發高度關注。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習近平:中國了解“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

據報道,習近平在澳洲布里斯本結束20國集團(G20)高峰會後,緊接着展開對澳洲國事訪問。他在澳洲聯邦議會發表演講中,平闡述中國和平發展道路和亞太政策,他說,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是人群中的一個大塊頭”,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塊頭要怎麼走、怎麼動,會不會撞到自己,會不會堵了自己的路,會不會佔了自己的地盤。對此,習近平指出中國三個堅持三個不動搖方針,即堅持和平發展決心不會動搖;堅持共同發展理念不會動搖;堅持促進亞太合作發展政策不會動搖。習近平認為,中國了解“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所以中國堅持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習近平的這番講話從反面襯托出亞太地區各國對中國崛起後,近幾年不斷出現的領土和領海主權糾紛的擔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0月底,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前的演講中提出,中國願意在尊重歷史事實基礎上,依據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 通過和平協商方式妥善處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領土爭端和海洋權益爭議後。他的這番講話也被認為是中國在亞太問題上的緩和態度。

法新社今天的相關報道回顧中國與周邊國家近幾年來的不斷衝突,指出,中國在南海領土問題上與周邊國家近幾年來衝突不斷,作為國際航海線路經由之地,南海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該地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海地可能有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存。在東海,中日兩國在兩年來圍繞釣魚島歸屬問題的糾紛不斷。而中國今年五月份在與越南有主權糾紛的領海設立石油鑽井平台的做法也在越南引發了反華抗議示威活動。

眾所周知,在美國政府與2013年宣布今後的戰略重點將向亞洲轉移。中國與美國這兩個世界經濟強國在在亞太問題上的博弈也已經不是秘密,任何一方的表態和動作都會引發不小的反響。

奧巴馬:美國的外交政策將一貫以亞洲為重

在北京APEC會議結束後,各國領導人緊接着在澳大利亞召開的二十國領導峰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次演講中重 點 闡述了美國的亞洲政策,再次表示他對東海和南海主權爭議擔憂,他指出這些爭議或會演變成衝突。奧巴馬強調,亞洲的任何有效安全秩序,不能建基於影響力、脅逼或恫嚇、或大國 欺凌小國上,而應建立在相互安全、依照國際法及行為守則之上,並應和平解決爭議。雖然奧巴馬沒有點名,但他的講話被認為明顯是在針對中國在該區的崛起。奧巴馬明確重申,美 國作為亞太地區的領頭羊,美國的外交政策將一貫以亞洲為重。

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軟實力工具

另外,在亞太地區安全問題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導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引發關注和擔憂。按照“新絲綢之路”的構想,歐亞大陸之間將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貿易和基礎設施網絡上實現互聯互通。中國官方的說法不斷強調這一絲綢之路將是雙贏的舉措,但也有媒體分析和評論指出,絲綢之路意味着中國古代在外貿領域的強大,海上絲綢之路的野心是將中國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影響力向途經國擴展。法國費加羅報駐京記者就曾指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軟實力的工具,同時,在其所經之地的接入點也具有一箭雙鵰的作用。

如果習近平今天的這番講話可以被看作是向亞太地區伸出了橄欖枝,那麼中國與亞太地區是否將藉機找到和平發展之路,中美今後在亞太地區的博弈將如何展開自然是今後要關注的焦點。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