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中歐論壇 :應對氣候變化 反思發展模式

發表時間:

中歐氣候論壇,同時也是中歐社會論壇的第四屆大會將於十二月二日至五日在歐洲多個城市舉行。會議的主題是“面對氣候變化重新構想我們的發展模式”。來自中歐雙方的三百多名專家學者、企業界代表、非政府組織成員以及地方政府 代表將參加此次大會。

廣告

中歐氣候論壇囊括12個主題討論會,會場分別設在法國的巴黎、里昂、馬賽、里爾以及瑞士的日內瓦和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等等。涉及內容涵蓋城市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能源過渡以及環境法等領域 。該會議的組織獲得了中國國內、歐洲以及法國地方政府以及著名的環保組織的支持。其中包括中國國內享有盛譽的阿拉善生態協會基金會,中國成都的城市河流研究會,巴黎市政府,法國4D可持續發展協會,法國自然環境協會以及國際綠十字會等組織。

中歐社會論壇11月20日在巴黎召開記者會。法國盧瓦爾大西洋大區參議員,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魯南•唐泰克 Ronan Dantec 先生在會上闡述了中歐組織民間氣候論壇的重要性。

魯南•唐泰克 Ronan Dantec:國際氣候談判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各國政府層面,我們都已經看到政府間談判是如何地步履維艱,停滯不前,難以達成一致共同應對地球升溫的挑戰。所以,倘若沒有來自全球的民間社會的支持,我們不可能達到將地球升溫幅度維持在兩度以內的目標。這就是中歐氣候論壇為什麼顯得如此重要。而且,中歐論壇中囊括歐洲與中國這兩個全球最大的排碳地區,中歐國家的地方機構、企業以及民間社會的具體減排努力將是應對氣候挑戰的關鍵因素,作為國際大城市協會組織的發言人我們向紐約聯合國遞交了一份由全球多個行業包括工業,農業,工會以及非政府組織在內的機構代表簽署的減排承諾文本。因為我認為今後世界的發展將不僅僅是各國政府之間的對話與調節,還在於來自各國民間社會的參與,當然,政府間的合作將繼續持續。但是,民間社會交流的必要性日益彰顯,因為,具體地來說,對一個歐洲或者中國的地方政府的領導來說,他們面對許多共同的問題,例如,如何理性地規畫城市建設?如何布置地方交通設施?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等等?所以我覺得明天的世界將是民間設立橫向交流的世界,中歐氣候論壇就是這個橫向交流的一部分。

確實,加強中歐民間社會的交流一向是法國中歐社會論壇的宗旨,論壇執行主席陳彥向本台簡要介紹了中歐社會論壇成立以來所組織的活動。

陳彥:中歐社會論壇成立於2005年,首次活動是在中國廣東的南沙舉行,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歐洲聯合,來自歐洲議會以及歐洲各國的領導人,包括法國前總理羅卡爾參加了會議,會議的目的是將歐洲聯盟建設的過程介紹給中國,歐盟的研究者以及經歷者向中方介紹了歐洲聯盟的意義以及他對中國所能夠帶來的啟發。當時與中國學者探討的問題是中國目前的情況同歐洲的歷史傳統相比較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啟示。中國學者最熱衷討論的問題是歐洲建設的過程是從各個國家走向聯盟,而中國過去歷史上有統一也是分裂,那麼今後的走向如何;第二屆中歐論壇大會採取的基本上是今天的模式,有大會也有分組討論會。總共40多個小組討論會分散在歐洲二十多個城市。當時來自中國的參加者人數超過四百多人,來自歐洲的也有四百多人;第三屆中歐論壇大會在香港理工大學召開,大會召開前夕論壇在中國各地舉行了六十多個有關經濟、金融、農業以及媒體等議題的小組討論會,也有涉及民族主義等比較敏感的議題的討論會。我們希望通過對話、討論的形式儘可能縮小歐洲與中國之間的距離,使歐洲人更加了解中國,也使中國人更加了解歐洲,讓歐洲人到中國去,讓中國人到歐洲來。對話應該是對等的,雙方應該有討論,應該有思想的交鋒,必須首先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然後,再聽聽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了解對方,也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

法廣:這次為什麼專門組織一個有關氣候問題的論壇呢?

陳彥:氣候變化問題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主題。我們開始意識到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我們從啟蒙時代以來一向認為的一種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以為人必須征服自然。長期以來我們認為人類發明了電,製造了飛機,製造了輪船,是科學征服了自然。我們認為知識就是力量。這就是啟蒙時代以來形成的科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思想,科學不僅可以解決物質問題,而且還可以解決精神問題。其實,現在看來,科學不僅不能解決所有物質問題,更不能解決精神問題,而且,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一個征服和被征服的問題,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但是,這個和諧相處也不是我們古代所說的天人合一,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工業革命,我們現在發現自然也會給人類帶來報復,如果不尊重自然,不保護自然,那麼,人類就會遭到自然的報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氣候變化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教訓,通過對此一議題的討論,可以引發大家關注人類長期以來尤其是近期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發展方式是否能夠保障社會的持續發展,倘若我們今天對地球的征服實際上是破壞活動的話,那就必須對我們過去的行動進行徹底的反思,重新來審視我們到今天走過的路。

法廣:您這次組織中歐氣候論壇期望達到什麼樣的具體的目標?

陳彥:首先希望能夠承繼中歐社會論壇的傳統,促進中歐民間的交流與對話。互相吸取對方的經驗 ;其次,通過氣候變化問題這一切入點促使大家思考當今人們的生活模式與有限的資源是否相容。希望討論會最終將達成一個中歐共同文本。並且將此文本遞交給即 將於下個月在智利首都利馬舉行的國際氣候峰會。此一文本將代表來自中歐民間社會的聲音。因為我們希望能夠聽到多種聲音,不僅僅是代表政府的聲音,也應該有 來自民間的聲音。希望這兩種聲音,或者多種聲音能夠互動,能夠互相激勵,互相推進;最後,我們希望通過會議的組織來吸引中歐雙方的媒體,藉此推動公共討 論,討論氣候變化問題,討論環境保護問題,討論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 也討論人類近代的生活方式,組織方式以及發展方式。通過此一行動,使大家真正意識到人類本身在世界上的地位,人對自然究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以及人類應該如 何組織起來才能夠保障我們今天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