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中國力推青年畫家王涵

發表時間:

國際大藏家們和財團力推的天價美術家進不了習近平的文藝座談會。文藝座談會裡的美術家和國際頂尖藏家、拍賣行和美術館的殿堂也基本無緣。這裡面其實是雙方在價值觀的主動權,經濟主動權上各自的爭取。中國大學生藝術家王涵的個展,是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在研究如何向國際藝術界力推中國政府自己想捧紅的本土藝術家的機制,在不編列大預算的前提下間接參與制定國際藝術市場價值取向遊戲規則的初步嘗試。王涵巴黎個展最有意思的地方在這裡。 

廣告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年初在展出齊白石,徐悲鴻等大家作品的同時,推出很年輕的女藝術家王涵的個展。展覽的時間不長,只有兩個星期。展覽的規模不大,一共只有二十幅作品。

王涵的展覽對巴黎文化中心這個平台來說是一種探索和嘗試。

王涵是中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的本科生,這次帶來的作品主要是抽象水彩和水墨。作者在她敏感的色系裡,在抽象的程度與題材的結合上摸索拿捏,既有中國美術院校的教授們言傳身教的底子,也有屬於她這個年紀的真誠和柔軟。

在中國,王涵有她得天獨厚的優勢。父母都是政商界精英,高級公務員出身。母親張漢麟博士是中央彙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派出董事。童年時代,王涵就被母親引薦到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的劉大為先生那裡熏陶。大學還沒畢業,學校的老師就買她的畫收藏。一些藏家朋友們嫌王涵的作品還不夠貴,希望她把價格提得再高一點,方便他們捧場。這種榮耀就像騰空出現了小芽兒版的畫家鄧林。

王涵在文化資源,經濟資源和社會人脈資源上都處於一個有相當高度的起點。這種起步也讓少女早熟的藝術市場和早春二月的巴黎個展成為讓很多人羨慕的順理成章。

這次個展是王涵年輕的藝術生涯里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雖然王涵的創作未來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很精彩的曲折要經歷。

中國政府開始嘗試如何在國際上推出自己要鼎力支持的文藝明星,這在王涵的巴黎個展中顯得尤為突出,使展覽的意義超越了作品本身。

中國藝術最近二三十年在國際市場沸沸揚揚叱差風雲。話語權掌握在國際上幾個最大的精品集團的大佬收藏家和財團那裡。他們想擡舉哪位中國藝術家,就今天收藏,明天在某個頂級美術館裡展覽,後天在拍賣市場捧出天價,明年讓有錢不知道藏在哪裡 « 豪 » 才盡興才放心的中國新富買單,最後到媒體上把接手的中國新藏家讚美一番,為下一個賺錢的輪迴做準備。這既是用文藝來出牌的智力遊戲,也是資本分流的潛移默化。

只是精品大佬無論在價值取向還是在共同利益上和北京差距懸殊。同樣是捧中國人,他們力推的天價美術家進不了文藝座談會。文藝座談會裡的美術家大多也登不上與大佬們同呼吸共命運的國際頂級收藏圈、拍賣行和美術館的殿堂。這裡面其實是價值觀的主動權,經濟主動權上文縐縐的較量。

而中國政府派駐的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顯然沒有編列任何能夠和國際大佬的資本調度能力旗鼓相當的預算來直接參加國際藝術市場的話語權,直接參與國際藝術市場的遊戲規則的制定,這是事實。

那麼他們用什麼樣的辦法來推未來中國政府自己想在國際上擡舉而不被這些大佬垂青的美術家呢 ?

王涵的個展其實就是在大佬模式之外鋪路一樣的嘗試。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推王涵有幾個關鍵的點 : 藝術家年輕,只有把一個在國際上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捧成大碗兒了,才能說明你這個平台權威,有讓人信服的價值取向。二來,藝術家的家境殷實,自身有可持續搭建平台的潛力。

文化中心主任殷福領導的團隊引導王涵在布展,畫冊,媒體,藝評和收藏等環節一個一個落實,同時把中心這幾年通過政府合作積攢的美術界人脈資源貢獻出來,請法國文化部主管官員、前吉美博物館館長雅克•吉列斯,法國掌管藝術家身份、報稅和社保的機構,美術家之家主席雷米•艾融,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高立昂及知名藏家與王涵一一合影,藝術家的母親閱歷豐富,反應極快,在開幕式上叮囑着懵懂的女兒象搜集珠寶一樣請每一位歐洲文化界名人留言鼓勵。

如果未來王涵的造型語言和人格魅力的發展能讓作品嗨成最具魔幻的力量所向披靡,那將是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巨大的成功,雖然今天沒有人能保證中心力推新人的舉措一定會立竿見影。

大學生藝術家王涵的個展,是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在研究如何向國際藝術界力推中國政府自己想捧紅的本土藝術家的機制,在不編列大預算的前提下間接參與制定國際藝術市場價值取向遊戲規則的初步嘗試。王涵巴黎個展最有意思的地方在這裡。

30:03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 專訪藝術家王涵和她的母親張漢麟博士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