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中國學者談巴黎峰會達成協議的障礙

發表時間:

聯合國有關氣候升溫談判的新一輪談判剛剛在日內瓦結束,此次談判的具體目標是敲定今年年底巴黎峰會各國將簽署的最終協議文本。按照聯合國的日程安排,下個月,各國將公布各自決定的減排指標。不過,法新社日前報道說,就目前而言,能夠按期公布減排指標的國家寥寥無幾。看來聯合國此前預訂的日期又將不得不被延後,其根本原因是各國在減排責任以及減排指標的數據上的重大分歧絲毫也沒有減少。各國倘若遲遲不能就減排指標達成一致,又如何有可能達到此前聯合國宣布的要將氣候升溫維持在兩度以內的目標?為此,中美這兩大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經常遭到國際輿論的攻擊,雖然去年年底中美公布了共同的減排協議,但是,中美兩國的承諾對許多非政府組織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那麼,同在地球村的中國難道就沒有感受到氣候升溫的威脅?中國官方對此有何解釋?

環境與發展
環境與發展
廣告

為此我們採訪了中國生態經濟學家、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王毅教授,王毅教授首先對批評中國的減排目標作出了回應。

王毅:其實在哥本哈根峰會當中國提出將單位GDP減排40至45%時就有人提出說不夠,那麼,究竟要多少才能夠呢?我覺得夠不夠關鍵要看做出了多少努力,目標是否可以達到。如果中國提出了一個很高的目標但卻無法達到,這才是最糟糕的。中國現在提出的減排目標我們認為是可行的,是負責任的。我們聽取了各個方面的意見,包括許多智庫以及我所在的科學院,是在做了許多工作之後才達成這麼一個目標。中國在中美減排協議中也提出要在2030年左右達到排放峰值,並且盡量早日達到這一峰值。因為中國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經濟體,數字變化非常快,這給做研究帶來許多困難。我們要實現此一目標必須在大家可對比的前提下進行。比如說,歐盟的排放目標是否足夠?美國的減排指標是否足夠?所以,我們不應該停留在互相指責上,而是應該互相合作、互相分享知識、分享技術,大家一起向前走。我覺得這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法廣:您能告訴我們中美減排協議中中方提出要在2030年左右達到減排峰值,這個峰值的數字究竟是多少噸的溫室氣體?

王毅:根據我們的模型,不同的模型預測出的數字不一樣。從所有的預測來看, 大概從80億噸到150億噸都有。我們的模型是以最快最清潔的方式,希望能夠達到110到120億噸的峰值,也許我們的努力應該可以達到。具體的指標中國政府屆時會公開的宣布,但現在時機還沒有成熟。

法廣:中國在哥本哈根峰會時提出要在2020年之前將單位GDP的排碳量減少40%至45%,這一目標實現得怎麼樣?有什麼標準可以加以檢測?

王毅:實際上從目前來看中國可能會超額完成上述目標,在制定十三五規畫時可能會制定更高的目標。另外,中國在十二五期間,中國開始建立一個完整的能源統計的體系,這樣,使能源方面的統計數字會更加精確。因為,中國的能源統計確實存在許多實際的困難。比如說,北方的卡車運煤就很難被統計。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在今後五年內將能源統計體系不斷完善。

法廣:再來看今年的巴黎峰會,其實,現在即使是舉辦峰會的法國政府也對年底的巴黎峰會是否能夠達成有法律約束性的框架協議有所懷疑。然而,倘若,沒有一個帶有約束性的框架文本,怎麼能夠達到將升溫幅度維持在兩度以內的目標呢?

王毅:我認為,首先,這一目標應該建立在各自的努力之上。第二,這一目標也應該建立在各國能力的對比之上。比如說,美國的減排目標是否合理?是否還可以提高?中國的排碳峰值是否可以提前?這些都是大家都可以討論的。第三,應該關注的達到目標的路徑,因為光有目標而沒有達到目標的路徑,就不可能達到目標。更重要的是各自要將自己的成本與技術算清楚。要採取具體的步驟。因為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期間一定有許多的調整。最後,我們還可以看一下目前的排放空間究竟有多少?怎麼去具體地分配?這是最難的也是分歧最大的一點。因為具體的利益分配是最困難的。但我個人認為,我們可以設想各自不同的減排路徑,各自的變化曲線可以有所不同。可以在減排數量與減排時間上做出不同的選擇。可以是先很高,然後,再比較平緩,也可以是先平緩,然後減排時間比較長。所以,我認為只要各國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最後達到目標就可以,不一定從一開始就立竿見影,中間或許會超標,但是只要最後達到目標就行。

法廣:您一定已經注意到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民間與官方的立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中西方公民社會都強烈要求聯合國簽署具有法律約束性的協議,而政府方面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美各國似乎都在打退堂鼓。您如何理解政府與民間在此一問題上的立場落差?

王毅:社會是多元化的,非政府組織往往比較激進,而許多傳統的能源企業往往會比較保守。既然民主社會是大家共同治理的社會,大家相互之間必須妥協。如何建立一個全球共同治理的模式?這是我們至今未能解決的問題。或許通過氣候變化這一議題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共同的治理模式,怎麼樣使不同的力量共同發揮作用,而不是互相指責。

法廣: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巴黎峰會達成協議的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王毅:我覺得達成協議最大的障礙還是將目標僅僅停留在兩度以及相應的分配標準之上,如果大家在此一問題上互不讓步的話,那麼達成協議將十分困難。這裡就涉及到許多複雜的計算,許多複雜的利益的承諾與分配。所以,我認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一個能夠使大家都滿意的方法:又能夠達到兩度的目標,又能夠兼顧發展的潛力。另外,當然我們目前的研究還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比如說,與兩度相對應的應該是多少的排放空間?這還有待於繼續研究與完善。所以,在下一步除了減緩以外還必須考慮適應的問題,假如地球升溫真正達到兩度或者超過兩度,應該怎麼去適應?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

感謝王毅教授接受本台的專訪。本台將在下一次節目中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專家小組的副主席讓•如澤爾回應王毅教授在訪台中提出的疑問。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