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司法

法官傾向影響不了陪審團判決,美國華裔女高管狀告公司性別歧視敗訴

從2012年起,纏訟近三年的美國矽谷風險投資公司KPCB前華裔女高管鮑康如向舊金山高等法院控告她的前僱主性別歧視案,經過24天連續審訊,日前由12人組成的陪審團做出裁決:原告鮑康如敗訴。

美國矽谷風險投資公司KPCB前華裔女高管鮑康如
美國矽谷風險投資公司KPCB前華裔女高管鮑康如 風網
廣告

鮑康如在起訴書中指控KPCB公司歧視女性,不讓她出席一些重要場合,多年不給她升職。他要求公司賠償1千6百萬美元。由於這是美國近些年來職場女性對一家著名公司最嚴重的性別歧視指控,求償數額巨大,所以引得舊金山灣區以及來自全美各地的媒體上百名記者,每天緊盯報道審訊的過程;由於原告為華裔,當地的中文媒體也對審訊全程跟蹤報道。

案件審訊的高潮出現在3月21日:在控辯雙方舉證結束後,主審法官卡恩裁決,如果鮑康如能獲得陪審團的支持勝訴,她不但可以得到1千6百萬元賠償,而且可以要求額外的懲罰性賠償。媒體計算這樣一來鮑康如所獲賠償數額將達到1億6千萬。人們覺得鮑康如似乎勝券在握。

不料陪審團在裁決中以大比例票數駁回了鮑康如對她的前僱主的所有指控,結果雖然合理,但這與21日以來由於法官的傾向使得人們對案件結果的估計落差太大,整個案件的結局就頗具戲劇性。

美國司法的陪審團制度是司法公正的基本保證。鮑康如案進一步證明的是:法官在審案中表達的傾向性,對陪審團的裁決完全不起作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