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社會

新生代(ilabour)課題組質疑富士康工會假選舉

從2010年開始引起關注的富士康員工連續跳樓事件,使富士康,這家用工規模超百萬的巨型IT代工企業一度成為中國製造陰暗一面的典型。4月底,民間機構“新生代”ilabour 課題組發布了對富士康的第五個調研報告,該機構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四所高校師生聯合發起,宗旨在通過學術調研,關注新生代農民工權益。

廣東富士康廠址
廣東富士康廠址 網絡
廣告

“新生代”ilabour 課題組此次調研歷時一個半月,調研範圍包括鄭州、深圳、成都和重慶四個廠區,共完成有效問卷592份,要點主要聚焦在工時、工資、工廠管理以及工會等方面。

這份調研報告顯示,富士康工資增長陷入停滯,明升暗降致工人實際收入下降;工人超時加班情況普遍,最高加班時數高達160小時/月;加班管控成為富士康懲罰工人和變相裁員的常用手段;富士康管理制度的非人性化現象仍然嚴重。

富士康內部執行的“支援”、“分流”、“派遣”政策涉嫌違法,富士康用各種強迫手段任意調動工人的工作崗位,存在嚴重的用工安全隱患。當生產經營存在極大變動的時候,不採取法律上正規的裁員手段,而通過強制“分流”來強行變更勞動關係,拒絕支付相關經濟補償。另外,調研也發現富士康涉嫌違法使用派遣工,並不規範地將員工大範圍向外廠派遣獲取利益。

富士康深圳園區於2015年3月份開始進行事業處工會及基層工會小組的選舉,“新生代”ilabour 課題組調研發現,所謂工會“選舉”存在嚴重的違法舞弊行為:如未經會員投票便已出選舉結果,會員想參選卻無法報名,投票過程弄虛作假糊弄員工,不遵守正式的投票流程規則,未進行廣泛的選舉前宣傳動員,選舉監督形同虛設等等。

“新生代”ilabour 課題組調研發現,富士康工會所謂的選舉是一場虛假的選舉,而數十萬工會會員在這一過程中經歷了一次被糊弄甚至“被選舉”的鬧劇,既不能體現工會“職工自願結合的群眾性組織”的性質,也無法保證“會員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更無法“體現候選人的意志”。

工會與工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疏遠,將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其“資方工會”的面貌,更不可能真正“維護職工利益”。

富士康工會作為名義上的工人利益代表,也作為工資集體談判中勞方代表,但受訪者中,有高達45.8%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聽說過工資集體協商”,同時還有46.7%的人表示雖然聽說過但也不清楚,僅有7.4%表示自己清楚地知道集體談判。

“新生代”ilabour 課題組認為,富士康作為中國製造業的一個縮影和“典範”,工人的原子化狀態決定了其勞動者處境的改善依然要依靠“跳樓”這樣一個個年輕生命的隕落及其所帶來的社會壓力才會有點滴改善,代價過於沉重。

在利益分化和新階級格局業已形成的背景下,勞資關係的重建有賴於工人權利的彰顯,而這又取決於勞動者自身的組織化力量,這樣的期待,有賴社會各界包括工會、媒體、學者的共同關注和推動,更有賴工人自身。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