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降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及中國商業銀行利潤

發表時間:

中國人民銀行周日宣布六個月來第三次降息,經濟學家們指出,降息本身無助於把信貸引向真正需要流動性的經濟部門,銀行今年利潤減少。

生態、健康與科技
生態、健康與科技 © 網絡圖片
廣告

當中國經濟增速降至25年來最低水平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周日宣布六個月來第三次降息。

金融時報分析,這次宣布的25個基點的降息,在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在通縮壓力上升之際穩住局面。宣布降息的前一天發布的通脹數據顯示,4月全國工業生產者 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6%,略好於2月的五年低點。消費價格也固執地持平,4月同比僅上漲1.5%,只有3%的政府官方通脹目標的一半。

但經濟學家們指出,降息本身無助於把信貸引向真正需要流動性的經濟部門。他們預期會看到進一步的針對性寬鬆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4月30日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指出,雖然自4月中旬最近一次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來,貨幣市場利率有所下降,但增加的流動性在很大程度上並未滲入實體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第一季度向中國最大的非商業“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發放1320億元人民幣的“抵押補充貸款”,而2014年已提供3830億元人民幣的抵押補充貸款。這些貸款被指定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棚戶區改造。

瑞信(Credit Suisse)鄧姓中國經濟學家表示,“與抵押補充貸款相比,削減基準利率具有更為重大的象徵意義,但抵押補充貸款和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的其它形式的證券化,很可能對實體經濟產生更大影響。” 中國政府正在考慮鼓勵銀行買入地方政府債券的政策,具體做法是在商業銀行申請央行貸款時,接受此類債券作為抵押品。

降息也使銀行業的利潤下降。路透社報道,一些分析人士估計,六個月來三次降息,加上存款利率上浮空間擴大,政府高層敦促銀行減少象與安排貸款有關的收費項目等服務收費,銀行還要競相提供優惠利率吸引, 今年利潤最多會減少22%。 上海分行一位資深人士表示。他透露,他的團隊目前在一些交易上僅僅能做到不虧不賺,“銀行日子更加難過了。”

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在內的五大銀行,今年第一季利潤同比增幅不到2%,較數年前兩位數的增幅明顯減速。 自去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開啟當前降息周期以來,凈息差一路收窄。據摩根士丹利研究報告,人行六個月來三次降息加上存款利率上浮區間擴大,可能導致銀行2015年凈利因此減少6-22%。摩根士丹利預測今年中國最少還有一次降息。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3月在“兩會”期間表示,很可能在2015年年底實現利率完全自由化。分析人士指出,與大型銀行相比,利率完全自由化對中國較小型銀行的利潤率衝擊可能更大,因小型銀行得提供更優惠的存款利率,才可以吸引資金。 高盛研究報告指出,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等較小型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所受衝擊可能更大。

但降息也可能讓貸款違約的可能性下降。因為貸款利率下降可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穆迪投資者服務高級副總裁拜恩指出,鑒於降息對成長前景的積極作用,穆迪認為其對信用情況的作用是正面的,因其有利於經濟增長,並能降低借貸成本,這有助於借款方償債。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