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法國專家談巴黎氣候協議的核心所在

發表時間: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將於本月三十日在巴黎拉開帷幕。雖然聯合國有160多個成員國都已通報了各自的自主貢獻 INBC ,雖然中國,美國,印度等全球主要污染大國都態度積極,但是各國的減排承諾與聯合國此前確定的將升溫幅度維持在兩度以內的目標之間還存在一定的距離。而 且,如何能夠核實,確保各國切實地遵守承諾?這都使巴黎峰會面臨重重挑戰。

廣告

中國政府本月初在法國總統奧朗德訪問北京時曾經明確表態期望巴黎峰會能夠達成一 個帶有法律約束性的協議,而美國國務卿克里卻在日前對上述可能性提出懷疑,引發巴黎的強烈反彈。奧朗德總統再度強調巴黎峰會倘若不能達成有法律約束性的協議,就等於沒有達成協議。

 那麼,巴黎峰會是否有可能達成一個有法律約束性的協議?

皮埃爾·拉丹(Pierre Radanne) : 協議是否具有法律約束性並非關鍵所在

就以上問題,本台採訪了法國氣候能源問題專家,曾經在法國政府環境部門擔任要職目前是法國非政府組織4D協會主席的皮埃爾·拉丹先生Pierre Radanne,拉丹先生表示雖然他也期待巴黎峰會能夠達成有法律約束性的協議,但是,在他看來,此一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聯合國的協議必須獲得其所有成員國的一致批准之後才能生效,缺一不可。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美國政府簽署了巴黎協議,也不可能獲得美國國會的批准,這就會使巴黎協議重蹈京都議定書的覆轍。當初京都議定書就是因為未獲得美國國會的批准,才導致美國以及其他多個國家的退出,從而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當然,他也不排除達成有約束性的協議的可能性。因為美國政府也有可能在國際壓力之下籤署協議並以此將壓力轉向美國國會,使反對協議的美國國會成為全世界譴責的對象。

不過,拉丹先生認為,事實上是否具有法律約束性事實上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因為,即使巴黎峰會達成了約束性的協議,即使各國在原則性 接受遵守承諾,聯合國又根據什麼指標來進行約束?如何對各國通報的排放數字進行檢測?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巴黎協議如果要瞄準將升溫幅度維持在兩度的目標,就必須確定一個健全的核實、監督機制。也就是氣候談判中的術語MRV檢測體系。

確實,拉丹先生所說的MRV檢測體系是2007年聯合國第13次締約方會議上通過的,2007年的《巴厘行動計畫》明確提出應該在下一個國際協議中納入MRV體系,也就是"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 (Measurement,Reporting,Verification)"體系,具體而言,就是必須按照聯合國統一的標準準確,客觀地通報,並且,對 信息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做出評估。

朱利安·範森特( Julien Vincent): MRV體系將是巴黎協議最終成敗的關鍵所在

MRV  被提出之後就成為聯合國氣候峰會每會必談的議題之一。也成為哥本哈根峰會最終無果而終的原因之一,中國方面堅決反對,聲稱MRV體系涉及國家主權,中國不接受他國專家評估中國的減排數據。北京當時的僵硬立場受到西方輿論的一致批評。不過,六年之後,北京的立場做出了明顯的調整。在中法剛剛發表的聯合氣候聲明 中,北京明確表示支持由法方提出的每五年核查一次的提議。不過,據法國專家向本台透露,北京的支持並不意味着將照單全收,而只是遠距離地接受核查。在共同但有 區別的原則下接受核查,也就是說,核查標準要比西方國家相對寬鬆的多。而中國官方統計數字的可靠性多年來不僅受到西方專家的質疑,中國國內的學者對此也承 認不誤,《紐約時報》日前披露中國官方公布的燃煤統計與實際燃煤數據相差巨大,最高可達17 %, 這是否意味着中國官方必須調整此前公布的減排目標?聯合國專家對中國的減排核查究竟擁有多大的空間? 就目前談判的進展來看,巴黎峰會最終有可能採納什麼樣的MRV 體系?

就以上系列問題,本台採訪了獲得聯合國授權的法國的四名MRV 專家之一,  朱利安·範森特先生(Julien Vincent)。範森特先生所在的企業名叫 法國大氣污染專業技術研究中心,   CITEPA (Centre Interprofessionnel Technique d'Études de la Pollution Atmosphérique), 該中心目前與北京兩家研究機構展開合作。他首先就聯合國有關MRV 的談判進展向本台介紹說:

朱利安 範森特:必須區分兩類國家,第一類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協議簽署國附錄一名單上的國家,實際上就是西方發達國家,而其餘則都是非附錄一國家。對這兩類國家的要求標 準是完全不同的。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附錄一國家,所有歐盟國家都包括其中。這些國家必須每年在規定的日期準時通報各國的各類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這些數據將 受到一個聯合國專家小組的核查,這個小組大約有七八個人,可能來自全世界任何國家,專家們倘若對某些數據提出質疑,認為有出入,受查國必須對此進行核實, 必要時進行修改,否則,聯合國專家小組有權利親自修改。要成為聯合國授權的專家必須通過聯合國的考核,每個國家都必須至少有一位聯合國授權專家。法國共有 二十多人報名,最後僅有四位獲得授權。中國也有四十多位專家報名,不知最終入選的人數究竟是多少。中國作為非附錄一國家所必須承擔的義務則要輕得多。非附 錄一國家被要求從去年起每兩年公布一次溫室氣體排放整體數字,並且同時公布計畫採取的減排措施以及議定目標。這比原先的每四年公布一次要相對進步得多,而 且,每兩年做一次總結這就是各國都必須成立專門的機構,從報告這一項來說,有所進步。但是,對核查這一塊還大有保留。因為對這些國家的核查是一種非侵入性 (non-intrusive)的核查,也就是說,聯合國專家與該國的負責人員坐在一起討論,即使發現問題,也不能責令立即修改,而只能以協商的方式期待兩年之後能夠有所改善。這是一直到目前位置的談判結果。

法廣: 紐約時報日前披露中國官方統計的燃煤數據與實際燃煤數字之間存在重大差距,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中國只進行非侵入性核查,這是否足夠?

朱利安 範森特: 確實,數據出入之大確實令人震驚,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中國官方之前已經發現此一落差,並且做出了相對的糾正,他們並沒有等待被外界披露之後才設法糾 正。也就是說,官方的核查機構已經開始有效地工作。統計數字出現錯誤這種現象時有發生,一般來說,要等下一次做規畫時再整體修正,倘若巴黎峰會能夠通過 目前正在談判的核查機制的話,中國在兩年之後將出台修改後的數據,這一數據大約將是多少? 專家們大致心中有數。我們屆時將把新公布的數字作為出發點,再為 2030年或者2035年制定目標。

法廣:能否請您具體介紹以下作為聯合國專家你們如何展開核查工作?

朱利安 範森特: 一般來說核查小組由交通,能源,農業,森林等好幾個領域的專家組成,根據核查國的身份以及核查的性質,我們一般可以到核查國實地核查,核查的 內容主要是結算統計的方法是否符合聯合國IPCC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小組規定的方法,排放數字與減排數字是否屬實,是否有低報,等等。 原則上我們可以要求提供所有的資料,我們也可以同所在國的專家們合作,對他們直接提問。

 中法在剛剛發表的聯合聲明上共同呼籲巴黎峰會設立一個每五年盤點、調整機制,這一機制的有效運作必須建立在準確可靠的數據的基礎上,所以,MRV體系將是巴黎協議最終成敗的關鍵所在。

 本次環境與發展節目是由楊眉采播,感謝皮埃爾·拉丹與朱利安·範森特先生接受本台的專訪,感謝各位的收聽。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