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東亞局勢變動 美中將啟安全對話

發表時間:

近期圍繞中國東海南海周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給亞洲地區的安全局勢憑添了諸多變數。南海問題懸而未決,爭議國之間隨時摩擦不斷;緬甸去年11月完成國會大選,如何移交政權還是未知數;北朝鮮宣稱進行核爆炸試驗,無疑再添安全隱患;印尼遭遇連環式爆炸襲擊,恐怖主義擡頭搞得地區內國家風聲鶴唳、人人自危。而跟中國大陸分裂半個多世紀的台灣今天正在舉行總統大選,選舉結果對未來的台中關係、中美關係乃至整個地區安全形勢同樣影響巨大,難保不會成為加劇東亞局勢動蕩的又一變數。

曼谷專欄
曼谷專欄 RFI
廣告

就在這一充滿變數的敏感時期。亞洲各媒體觀察到美國華盛頓政府對這一地區形勢給予密切關注。當前正在日本訪問的在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亞洲之行尚未結束,美國前副國務卿伯恩斯也將在台灣大選後啟程,跟台灣總統馬英九和新的總統當選人進行會晤。此外,美國國務卿凱瑞也敲定於本月27號抵達中國進行訪問,就地區和全球局勢問題跟北京政府交換意見。

據《緬甸日報》消息透露: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在本月14-21號期間走訪日本、緬甸、南韓和中國,估計討論議題將圍繞如何應對北朝鮮進行核爆炸試驗的安全議題展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也證實: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前來北京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共同主持中美戰略安全對話。雙方敲定會議時間在1月20-21號。

東亞局勢近期頻繁變動。北朝鮮本月初宣布氫彈爆炸試驗成功。儘管美日韓等多國政要對“氫彈”這一說辭表示質疑,但相關的核管理部門至今沒給出一致的分析結果。美國國會眾議院一度在本月中旬高票通過一項制裁北朝鮮的法案,旨在透過斬斷金融渠道從而進一步孤立北朝鮮。美國媒體評論這一法案授權政府可以干涉或制裁跟北朝鮮從事金融往來的美國金融機構或個人。此外,美國總統奧巴馬還先後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韓國總統樸槿惠進行通話,商討應對北韓的具體方案。據曼谷民族報業媒體分析指出,布林肯的亞洲之行預料將探討因北朝鮮進行核爆試驗而引發的安全議題,然而中美戰略安全對話才是此行的重頭戲。

除了北韓因素外,近期更加考驗中美關係的重大事件,就是台灣民眾1月16號的總統大選。早在選舉前幾天,當“台灣是否為一個獨立國家?”的問題被再次提出的時候,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再次重申:美國承認"一個中國"的政策並未改變。與此同時,美方也透露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將在北京會見國家台辦主任張志軍,這引起了台灣方面的高度重視。據悉此後另一名美國高官――前副國務卿伯恩斯也將啟程趕赴台灣,分別跟台灣新舊總統會晤。台灣媒體對此評論:這說明美國已經啟動了穩定兩岸關係的高層溝通機制。

針對本次台灣總統候選人,民間私下評論有着“親北京”和“疏北京”之分。所以這次選舉對兩岸關係未來是否穩定至關重要。一般輿論認為,美國出於多方考量而不願看到台灣與北京之間大動干戈,因此不論是誰出任新一任台灣總統,美方都不樂見台中關係緊張和對立。

泰國《曼谷郵報》分析,美國高層紛紛出動,目的在於兩頭撲火,避免局勢緊張。畢竟在奧巴馬政府堅持的“重返亞洲”戰略版圖中,中國是一枚難以逾越的戰略棋子。如今不論是化解北朝鮮核危機、還是打擊蔓延全球的恐怖主義,抑或是推動緬甸政治民主化、還是搭上亞洲飛速發展的經濟快車,美國都有必要尋求跟中國的合作。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