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藍鏡的“殖擬圖像共和國”在巴黎

發表時間:

旅居德國的藝術家藍鏡近期將她的繪畫,裝置和行為藝術作品安置到了巴黎聖日耳曼區的巴黎女性民主聯盟的展覽大廳里。此次展出的作品統稱為“殖擬共和國”,她想通過這些作品來讓觀眾對當前中國男女不平等,尤其是女嬰遭殺害和拋棄的事實,同時也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男權社會為主的現象進行思考和反思。藍鏡強調說她並不是女權主義藝術家,而是平權主義者,也就是部分膚色,國籍和性別,世界上的人都應該具有同樣的權利。

旅居德國的藝術家藍鏡
旅居德國的藝術家藍鏡 @RFI
廣告

藍鏡接受法廣專訪,談她如何將這些觀念通過藝術的方式表現出來,同時又能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考。

法廣:為什麼用“殖擬共和國”這個名字?

藍鏡:我所有的作品叫“殖擬圖像共和國 ”,但這次展覽的名字叫“禿頭戈女-五月娣國”,就是說對內共和,對外帝制。展覽的形式是行為藝術,裝置和繪畫在一起展出的混合性的展覽。

藍鏡的“殖擬共和國”在巴黎
藍鏡的“殖擬共和國”在巴黎 @RFI

首先要從“殖擬圖像共和國 ”的名字說起。我的漢語名字是藍鏡,但是在做護照的時候,名字中的“鏡”字漢語拼音寫錯了,最後變成了 Jiny,所以到了德國以後,我的名字就這樣被改變了。“殖擬圖像共和國 ”就是從我的這個錯誤的名字音譯過來的。“殖”是“繁殖”,“擬”表示“虛擬”,意思就是用虛擬的方式繁殖出來的一個共和國。

所有的繪畫都是從一正一反兩幅作品裡演變出來的,這兩幅作品一開始就分成七個枝,相當於生了七個孩子,七個分支以後還有好多小的分支,就像一個新的物種和新的家族一樣。

我就將它們命名為“殖擬共和國”,模擬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類似搞笑的方式。

因為我特別喜歡激浪藝術,這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現的十分流行的藝術形式,他們就是通過搞笑的方式去展示非常嚴肅的主題。我自己也曾經在德國的博伊斯美術館工作過四年,從博伊斯的藝術里得到很多靈感,激浪藝術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發,實際上我很喜歡一些嚴肅甚至是很悲壯的主題,但是又是通過十分輕鬆,幽默和詼諧的方式去表現。因為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快速地被受眾接受,而且這樣的方式也更適合我的天性,所以我 近幾年的作品基本上都走得是這條道路。

法廣:在你表現的沉重的主題中,有一個對你又很大觸動的就是男女不公,尤其是中國女嬰受到的特別不公正的悲慘待遇,這是一個令人所有人都很痛心的一個主題,作為藝術家,您的視角如何? 請介紹一下。

藍鏡:中國男女平等有一個很嚴重的社會現象,根據專家的統計,中國每天出生的男嬰比女嬰多三千二百人。正常情況下,男嬰的出生率的確比女嬰高一些,為106個男孩比100個女孩。但是目前的這種嚴重的男女不平衡的現象是人為造成的,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選擇性墮胎,棄嬰和殺嬰的現象在中國很多偏僻的地方也是很常見的。中國很多領養機構里調查顯示,被拋棄的嬰兒中,有9成是女嬰自然是有原因的,再從女嬰的出生率比男嬰低這一點看,人為的原因成分很大。
這是一個很沉重的主題,而且對中國政府來講,也造成了一個社會問題。男女再數量上的嚴重差別,導致很多試婚的男性找不到伴侶,這樣就會產生一些性暴力和人口買賣等等很嚴肅的問題。
但是,我作為藝術家,我的角色和社會學家,哲學家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藝術家可以有很多自由表達的方式,我提出問題後可以沒有結論,我也可以沒有經過嚴謹的辯論過程就得出一個結論。藝術家甚至有提出不正確問題的自由。
所以我的很多作品真是非常自由,非常隨心所欲,作為藝術家通過視覺上的刺激等方式來引起受眾的重視,我的目的就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

法廣:請舉例說明一下這一點。

藍鏡:這次我帶來的一個裝置就是“Who’s your dad? 誰是你爹?”這句話本身也有雙重的意思,一方面是“誰是你爹”,另一方面,是具有挑釁意味的俚語,這也是街頭的小青年說的”誰更有霸權“這層意思,其實在中文裡也具有同樣的意思。我用這句話當主題實際上也具有有雙重的映射。

我在畫上安排的是一個古典的人物,很多人認為他是孔夫子,其實這一點並不重要,他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人物,認為他是孔夫子也可以,因為孔夫子確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我之所以要對這點走出說明是要澄清一個誤解,因為有人認為我的這個裝置作品反對的是孔夫子。

實際上中國傳統文化里有很多精華也有很多糟粕,我做這個作品的時候強調的是文化里的糟粕,將其當成着眼點來做這個作品。

這裡所謂的糟粕指的是:中國傳統的意識里認為,只有男性成員才能承擔家族血脈的傳承,而且中國除了祖先以外,沒有別的信仰,中國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在中國傳統文統文化里,“後”指的又是男性家族傳人,只有女孩的家庭還被認為是無後,而這一點是非常荒誕的。

但是在傳承了這麼多年後,大家對這個觀念似乎已經早已麻木,無所謂,也不會去發現其中的荒誕性了。

我做這個人物的目的就是讓類似“孔夫子”的這樣一個人物的所謂八十一代傳人生出來,想表現的就是,如果人真的如此重視血脈傳承這個問題的話,母系的血脈比父系的實際上要可靠的多。因為誰是你的媽媽這一點是不會搞錯的,但是父親是誰卻往往容易被搞錯。因此,對孔夫子這個人物來說,如果已經過了八十一代還那麼肯定就是他的傳人,這本身就是很荒誕的事。所以,這麼荒謬的是卻被大家認為事習以為常的,所以我自己作為藝術家,我就是將這個荒謬的觀念用直接的方式表現出來。

法廣:您的繪畫作品同樣具有如此強烈的象徵涵義嗎?

藍鏡:因為我從小就繪畫,所以到現在,從技術上來講,已經沒有什麼挑戰性了,因此我就更加在意理念,我一直將自己的繪畫稱作觀念藝術,一般人認為觀念藝術和繪畫的關係並不是直接的,但是我認為我的繪畫可以被簡稱為“觀念性繪畫”,這也是我把所有的作品歸納到一起,並給他們起個名字為
殖擬圖像共和國的原因。
這個理念的起源也很有意思,幾年前,我回到農村老家,很震驚地發現發現家譜上沒有任何女性成員的名字,只有男性成員,而且如果一支人只有女性後代,那麼,這支就被打上叉,被認為是斷了。

當時我看了以後就感到非常氣憤,說,難道女性就沒有價值了嗎?我們的血脈是更正宗的,更能保證是家族血脈的傳承,但是卻在家族的家譜上不存在,我想女性在歷史上被記載下來的可能性性本身就已經很小了,但是在自己的家族家譜上也不存在的現象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刺激。因此我就開始以此為開端進行創作。

我的所有的繪畫都是從一正一反的兩幅作品起源,我把做好的作品拍成照片,打印在畫布上,然後在畫布上就加工,最後變成一個新的作品,形成七個分支,以此類推,就像一個家族的後代不斷繁衍下去,最後就演變成了一個大家族。這個大家族實際上是虛擬的,等於是我 創立出來的一個新的物種,既不是人,也非動物。這個物種就是“殖擬圖像共和國”,我自己就是這個共和國的神,是創造者,我可以在這個幻想出來的世界裡,用我自己的方式讓他們繁衍。

實際上,整個這個行為是心靈上的一個彌補。因為在為看來,做藝術的一個很大原因是因為心裡有空虛的地方,在無法彌補的情況下就通過做藝術進行填補。對我來講就是這樣的。

藍鏡巴黎個展由法國亞洲藝術家聯合會承辦,法國女性民主聯盟協辦。展覽到5月31號結束。

地址為:Espace des femmes - Antoinette Fouque
33-35 Rue Jacob 75006 Paris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