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面對空氣污染:北京巴黎雙城記

發表時間:

由深度空氣污染所造成的霧霾,成為了當今世界城市環保問題的重中之重。與其它現代社會所面臨的挑戰不同,該問題像重力一樣不分階層,不分人群“平等的”危害着,所處其境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近年來,在中國國內出現的空氣污染問題和其所造成的影響,也成為了中國國民和國內外媒體所關注的焦點。然而這同樣的問題也在不同程度上,發生在了歐亞大陸另一端的法國。作為中法兩國政治文化外交中心的兩座代表城市,巴黎和北京面臨同一挑戰,如何採取措施來治理這一問題,而在這些對策中又有什麼可以借鑒和學習之處,將是我們本期環境與發展節目所關注的話題。

2015年第一屆“巴黎無車日”將在香榭麗舍大道變成了允許市民隨意遊覽的步行街
2015年第一屆“巴黎無車日”將在香榭麗舍大道變成了允許市民隨意遊覽的步行街 DR網絡圖片
廣告

巴黎和北京空氣污染問題一覽

根據法國環境部所授權,專門負責檢測大巴黎地區空氣質量的非政府組織(AirParif)所披露的數據,2015年有超過1千1百50萬的大巴黎地區居民,(共約1千2百萬居民)可能受到了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危害。這一數字大約佔該地區總人口的95%。這其中又有1百60萬巴黎人,直接呼吸着污染超標的空氣。巴黎市中心和主要幹道周圍則是該問題的重災區。今年巴黎地區又有16天為重度污染高峰天數,其後果相當於身處在20平米的屋子中,同時被動吸入8支香煙的後果。

財政上法國參議院也專門對空氣污染問題,給社會生產和健康醫療帶來的負擔做出專項數字化調查。據該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問題,要給法國每年帶來驚人的超過1千億歐元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而醫療上全法每年有超過4萬5千人,因為空氣污染問題直接導致病狀而死亡。專家分析這一現象的緣由之一,為汽車尾氣的過副排量所導致,3分之2的二氧化氮排放,和55%的直徑小於1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產生都由汽車尾氣所排放,同樣柴油車的尾氣排放則更是40%直徑小於2.510微米細顆粒物(PM2.5)排放的元兇。

根據專職檢測巴黎大區空氣質量的(AirParif)組織報告顯示,巴黎地區2015年總體空氣污染程度,確實要比前一年相對減緩。而這主要歸功於來自歐盟,法國政府和巴黎市對關規定的設立,和針對這一問題的自主減排項目所達成。北京方面被網友們戲稱為“空氣末日”的霧霾現象,近年來受到了來自多方面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在2013年曾有記錄綜合測量空氣污染的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數值一度“爆表”超過500,為世衛組織相應標準的20倍以上。根據國際衛生組織2016年最新數據顯示,巴黎PM2.5年均濃度為18微克/立方米,而北京數值則達到了85微克/立方米是巴黎數值的4倍還多。

國際衛生組織現行的標準數值則在年均10微克/立方米。儘管該組織現行檢測空氣質量的相應單位還有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成分,單就PM2.5年均濃度來說,兩座城市也都相應超標。但由此可見北京在治理空氣污染上所面臨的挑戰遠比巴黎嚴峻。2016年年初由北京光華管理學院統計學們發布的《空氣質量評估報告(二):中國五城市空氣污染狀況之統計學分析》指出:在過去三年中,北京的PM2.5數值還是得到改善從9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81微克/立方米。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該報告發起人陳松蹊提到:這主要歸功於自2015年1月1日國家開始實施更為嚴格的排放法規和相應地區經濟增長的放緩。同樣在該採訪中他也進一步證實了:老百姓所說的天氣不好,主要造成原因是煤炭、石油和柴油等能源排放過量。既然空氣污染問題,是受影響城市居民們“摸得出看得見”的東西,而它的造成原因也被相關政府機構所熟知,具體的治理措施則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同一政治目標:減輕空氣污染

巴黎市長伊達爾戈(Anne Hidalgo)和其班底自2014年上台以來,將可持續性發展特別是改善巴黎空氣環境作為其重要的政治任務之一。今年6月27號巴黎市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經合組織一道,正式舉辦了國際城市空氣大會,參加該會議的有包裹北京在內的100個遍布全球的城市代表,以立志於共同交流治理減輕城市空氣污染問題。巴黎市政府自己推行的《巴黎氣候能源發展計畫》指出希望長期內在2050年時比2004年減少75%溫室氣體對空氣污染的影響。

短期到2020年之前,巴黎市將減少25%的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同時增加25%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當面對空氣污染的直接威脅,巴黎市政府也根據程度不同,採取了對公眾相應的預警措施。同時伴隨着預警措施的還有相應的關於公共交通管理的限制規定。例如若預警連續持續2天之後,市政府可將市內住宅停車位免費對外開放,以鼓勵居民採取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甚至進一步免費開放公共交通減少私人出行所帶來的污染。而若遇到特別嚴重污染天氣,巴黎也會採取已在北京實施已久的車輛單雙號出行限制。

在鼓勵公共交通和採用自行車等環保方式出行的同時,巴黎市政府還對在市區行駛的車輛時速和出產年份也出台了新規定。通過根據法國環境部和巴黎市政府的協商,所有車輛將根據其對環境污染程度將被畫分為7個不同等級,而排放最大對環境影響最壞的車輛則將被禁止在巴黎上行駛。

目前為止,所有在2001年10月前登記的大巴,卡車,1997年前登記的柴油發動的小貨車,私家車和1999年前登記的摩托車等都徹底不允許或限制在巴黎市區通行,占巴黎註冊車輛的10%。而依照該規定,主動處理自己所擁有柴油發動車輛的車主,還可以申請市政府價值400歐元(大約3000人民幣)的補貼。根據巴黎市政府最新公布的消息其將在2017年夏天前將市區內一半的道路限速在30公里/小時,並計畫在2020年將這一限速覆蓋到全市90%的路段。

除了上文所舉到的,由政府發起自上而下的針對治理空氣污染的措施和規定之外,同樣不能被忽視的是就這一問題巴黎政府對民間社會的發動和合作,如鼓勵和普及市民在自家房頂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向商戶免費提供能源管理建議,通過在線遊戲的方式,在年輕人中普及節能減排的重要性,以及對公共私人建築的節能翻新等措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9月27日巴黎成功舉辦了由市民向市政府提出的第一屆“巴黎無車日”。該活動舉行在9月末的一個周日,並要求在指定區域內除了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等有特殊需要的車輛外,禁止私家車通行。

活動目的在於使開車出行的人們,進一步了解和關注他們身邊的環境和其他更加的可持續性出行方式。與此同時,也是希望社會大眾能通過參加當天舉辦的如音樂會,野餐等各種戶外活動使公眾參與到對未來正確,可持續性利用公共空間的親身體驗和思考。該活動受到了眾多巴黎市民的歡迎也將在今年同一時間迎來其規模更大活動種類更多的第二屆“巴黎無車日”。

北京方面近年來隨着霧霾問題的突顯,治理空氣污染這一難題,同樣得到了來自上至“中央領導”以及北京市政府的關注和治理。但是相對巴黎來說,北京無論是從人口(近7倍的差距)還是從面積上(近16倍的差距)都遠超前者而城市化處理工業污染源的進程也相對落後,由此所給治理空氣污染產生的困難可想而知。

2014年市長王安順曾向外界披露治理污染,北京面臨著巨大壓力。在當年他曾代表北京與中央簽訂了關於治理相關問題的責任狀,承諾在2017實現大氣污染得到改善。他表示稱:這一協議的達成也是生死狀,因為中央領導說,2017年實現不了空氣治理就“提頭來見”。同年12月北京市政府也啟動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空氣污染紅色預警並採取了如巴黎一樣單雙號限行,甚至在校生停課等措施。

在2015年巴黎舉行的國際氣候變化談判(COP21)上,中國官員也向國際社會承諾了將限制煤炭的使用,以同時解決空氣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根據了解比較目前巴黎所採取的措施來看,除了在限行重污染車輛,鼓勵環保出行工具和公共交通方面,北京市政府還在清退污染工廠,以及綠地建設上採取了措施。2016年北京將新建綠地400公頃,清退300家大型污染企業和2千5百家人們身邊的如飯館,汽修等小污染源。根據專家分析目前燃煤、機動車排放、工業污染以及重污染區域在霧霾時期,對附近的影響和傳播都是目前改善北京空氣污染問題的首要難題。

經過這次對比,北京和巴黎在治理減輕空氣污染問題上,雖然各自問題嚴重性有所不同。但雙方政府都針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大量的投入以及確定了明確的計畫。然而正像文章開頭所說,空氣污染問題危害着所有來自不同階級,不同背景的人群,因此也希望更多自發的來自民間的環保計畫和提議,能得到政府的認可和支持。這也是資源雄厚政府主導的北京,與注重政府民間互動的巴黎在治理空氣污染上相比的不足之處。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