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法國核電專家評核電將毀滅中國

發表時間:

福島核事故周年紀念日的前後,核安全問題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另外,法國總統選舉競選大戰已經全面拉開,而是否繼續發展核電成為選民投票選擇的一大重要因素,11位總統候選人中絕大多數都主張走出逐步核電時代,也就是說,核能發電對絕大多數法國人來說都將成為過去,其中原因,除了核電站的安全威脅之外,核廢料的最終處理問題也是其中的一大因素。因為,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各國開始大規模開發核能以來,一直到今天,全世界科學界至今仍未找打如何安全、永久地處理核廢料的妥善途徑。而核廢料的放射性經久不衰,其放射強度可以持續數千年,數萬年,甚至數十萬年。也就是說,在幾十萬年後,這些核廢料依然能夠對人類以及環境造成危害。目前絕大多數核廢料都被儲藏在核電站內部,倘若發生地震導致類似福島核事故的災難,或者,核電站受到恐怖攻擊,後果將不堪設想。

圖為日本福島東電核電站鳥瞰
圖為日本福島東電核電站鳥瞰 路透社照片
廣告

那麼,中國的狀況又如何哪?根據世界核能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統計,截至2016年8月,中國有34座核電反應堆在運行,20座核電反應堆在修建。該協會預計還將有更多的核電反應堆開始修建。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為活躍的核電站建造國。隨着中國核電項目的持續發展,如何處理核廢料也成為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大棘手難題。

中國民間環保人士吳輝在福島核事故之後曾經發表了一片標題為《核電毀滅中國》的文章,曾經在中國網絡引發巨大的反響,福島核事故六年之後,吳輝反對核電的立場似乎更加堅決。

法廣: 吳輝先生您好,能否解釋一下為何對核問題如此關注?

吳輝:我對經濟學比較感興趣,自然也就接觸到能源問題。在與中國的能源專家接觸的過程中逐漸發現核能是不可行的。後來,我在翻譯英文書“生存在環境中”一書時同書的作者們做了許多交流,他們都是一些美國的頂級的戰略學者。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給了我很大的啟發。2005年長沙的一名學者寫了一篇名為“2015年的世界”,書中就提到日本將在2015年發生核泄漏。當時,他就提到核能是永遠不可用的。當時提出的理由之一就是核廢料的問題,因為核廢料存在的時間太長了。如果說五十年之內全世界發生兩次毀滅性的核事故,那麼,在五百年內,中國發生核事故的概率將是99.9%,所以說,中國發生核事故是必然事件。而且用來儲藏核廢料的混凝土的壽命僅有一百年,也就是說,一百年之後,兩百年之後,核泄漏是早晚的事。

法廣: 您對核能做過專業研究嗎?

吳輝:我的主要知識都來自我翻譯的這本來自美國的書。我對核廢料方面並沒有特別的研究。但是,我知道,核廢料中的核輻射目前任何被消除的辦法。而且,核廢料的輻射性經久不衰這是眾所周知的。混凝土的壽命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只是把這些簡單的事實公諸於眾。不吃飯肯定會餓死,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

法廣: 中國不應該發展核能,那您認為應該如果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呢?

吳輝: 中國的能源需求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用40%的能源來生產國外消費的產品。西方國家的消費品應該由他們本國來生產。現有的中國自身的能源需求則可以通過節能來解決,人類不需要過如此奢侈的生活。而且,中國核電產量僅佔全國總產電量的5%,所以,核能在中國的能源中所佔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所以,核電在中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核電造成的環境後果卻又是無窮無盡的,是令人難以承受的。

 那麼,吳輝先生的上述觀點是否有些危言聳聽?我們請法國獨立核能專家,法國放射性獨立研究與信息委員會主任羅蘭·德波爾德(Roland Desbordes)先生談談法國的核廢料處理現狀以及他吳輝的核電將毀滅中國的看法。

法廣:首先,您如何評論核電將毀滅中國,甚至將毀滅世界的看法?

羅蘭·德波爾德(Roland Desbordes):類似的說法我們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尤其是在福島核事故之後經常能夠聽到,幸虧到目前為止,民用核工業領域僅僅發生了兩此巨大的核事故, 不過,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曾經發生過多起軍用核事故,例如在前蘇聯以及在美國,過去各國還做過許多次核試驗,幸虧今天除了在個別國家,核試驗,已經在全世界停止了。而這是全球的公民社會以及科研人員共同行動,共同向政府施壓才獲得的結果。事實上,核試驗所造成的核污染要遠遠高於類似切爾諾貝利的局部性的核事故。

說起來,也許確實有些危言聳聽,地球上沒有一塊立方的大氣中不存在因人類活動而造成的非自然的核輻射微粒,但是,我們不應該因此而認為人類乃至整個地球的生存都受到威脅。確實,地球上有些地區,例如,福島,切爾諾貝利等地或許要等幾千年,甚至幾萬年才能夠去掉核輻射,地球上有許多地方的核污染程度都非常嚴重,但是,我們不應該因此而悲觀絕望,因此而認為除了自殺之外似乎就沒有別的選擇。確實,我們過去確實做了許多蠢事,在不能確保安全的背景下發展核能,在不知道如何處理核廢料的前提下繼續發展核工業,這些做法都是愚蠢的不負責任的行為,但是,居然事件已經發生了, 那就應該想辦法去彌補,尤其不應該繼續再做蠢事。

法廣: 既然我們今天的話題主要是核廢料,能否請您簡單地介紹一下核廢料的產生過程以及他的分類?

羅蘭·德波爾德(Roland Desbordes):那些從核電站運出的廢料只是核垃圾總體的一部分。事實上,在生產核電站的燃料,也就是在提煉鈾的過程中就已經產生了核垃圾,這些核垃圾堆積的數量也非常客觀,只不過,它們都被堆積在非洲,卡薩克斯坦,加拿大等鈾礦儲藏地,都遠離我們的視線,所以,很少有人關注。但是,核原料在生產的過程中,就已經向大氣層,向地面散發出了大量的核污染。而我們一般所說的核廢料是核電站的核廢料,但事實上,在燃料被運入核電站之前,就已經產生了核廢料。當然,這些廢料的輻射強度要遠遠低於核反應堆使用之後核燃料棒,這些燃料棒被運出核反應堆之後都被儲存在水池中冷卻,冷卻到一定程度再被運往位於類似法國的拉哈格(La Hague) 的核廢料儲藏中心,但是,目前各大核電站的冷卻池中都堆滿了燃料棒,而核廢料儲藏中心的水池也逐漸超載,必須尋找新的儲藏核廢料的途徑,因為,我們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如何減低核輻射的技術,因此,我們除了將廢料安全地儲藏起來之外就別無他法。因為我們知道,只要等待,核輻射會隨着時間而逐漸消失,但是,對某些核廢料必須等待很久很久。

計畫中的位於法國東部布爾鎮的核廢料填埋中心。
計畫中的位於法國東部布爾鎮的核廢料填埋中心。 網絡

法廣: 那如何才能夠安全地儲藏核廢料呢?法國核電部門正在規畫在法國東部的布爾(Bure)鎮修建核廢料填埋中心,您認為如何?

羅蘭·德波爾德(Roland Desbordes)不,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我認為,這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辦法。因為這樣我們就把問題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給我們的後代留下一個有毒的禮物,留下一個定時炸彈,我認為這是不道德的行為。把垃圾埋葬起來,就好像是一隻貓把自己拉的屎埋起來就自以為不存在了,貓可以這樣做,但是,我認為作為人類,我們沒有權利這樣做,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從道德層面來看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而從技術層面來看,核廢料埋葬方面還存在許多技術性的障礙,我們還不知道如何萬無一失的埋葬核廢料,這一點,從最近在美國,以及德國等地發生的泄露事故上可以看出,這並不是一個好辦法。因此,我們不能這樣做。當然,對核工業部門來說,將核廢料填埋起來,給人感覺他們已經找到了堅決問題的辦法,但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辦法,這只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辦法,而且,是不可逆轉的。如果傾聽一下核電專家以及其他科研工作者的意見的話,就不難發現,將核廢料填埋起來的做法並沒有獲得大家的共同認可。而且,事實上,根本不存在解決核廢料的好辦法,只有相對比較好的辦法。

法廣: 那麼,對您來說,相對比較好的辦法是什麼呢?

羅蘭·德波爾德(Roland Desbordes): 相對比較好的解決方式,對我來說,就是將這些垃圾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使他們免遭恐怖分子或者別的惡性的攻擊。既然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我們不妨將它們暫時囤積起來,但肯定不是將核廢料填埋在地層深處。我認為,首先應該大家都坐下來討論,討論如何才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圍繞這些核廢料的處理涉及到找打的經濟以及政治利益。

而今天,我們根本沒有通過研究人員的共同討論,決策者認為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選擇。而事實上,我們並不是別無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在地面上修建隔離性能高的封閉建築,將核廢料暫時儲藏起來,等有朝一日,相信我們的子孫後代一定會找到去核輻射的途徑,屆時可以再將核廢料運出來處理。倘若,我們今天就將他們填埋在地底下,埋在地底下五百米的深處,那麼,我們肯定不會再去將廢料拖出來處理。

有人聲稱只是暫時埋在地下,今後再可以取出來。而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將他們取出來,而且,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都是恰恰相反的例子。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尚未找到如何減低核輻射的辦法,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的後代就不會找打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對科學研究的進步充滿信心,我堅信我們的後代們在不久的將來會研究出必要的技術。而在此之前,我們必須找到妥善的辦法將這些垃圾安全地儲藏起來,有許多嚴肅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可以阻擋核泄漏的密封的建築材料,可以長期性地抵抗地層的侵蝕,有人提議說,可以研製出一種類似瓷面的建築材料,可以長期的儲藏核廢料。這些都是很有建設性的提議,為什麼我們不能向這個方向發展呢?,當然這些研究目前尚未成熟,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法廣:您說到在美國以及德國的核廢料填埋之後引發的事故,能否具體介紹一下?

羅蘭·德波爾德(Roland Desbordes)在美國,是在WIPP,是美國位於新墨西哥州的廢棄物隔離中試工廠(WIPP),那裡埋葬的是軍事核廢料,並不是垂直填埋,而是斜向填埋。這裡兩三年前發生了火災,因為這些核廢料都是高溫核廢料,有幾百度的溫度,而且某些廢料被包在瀝青中,而瀝青是可燃物。極可能引發火災。而一旦爆發火災,就根本無法操控,美國方面估算今後如果要處理該填埋場的經費很可能會超出好幾十個億美元。另個例子是在德國的Asse II,這裡原先是一個產鹽廠,這裡填埋的是民用核廢料,在核廢料填入之後不到幾年就發生了地下水滲透事故,根本沒有任何途徑將廢料取出來,這就導致地下水源的大面積污染。最後一個例子,是在法國,在法國的阿爾薩斯地區,  這裡填埋的並不是核廢料,而是廢棄的化學原料,這些廢料引發火災,同樣沒有途徑將這些化學廢料取出。因此,上述一系列例子足以證明將核廢料填埋在地下並不是一個妥善的辦法。

法廣: 從您的言論中可以推斷您一定主張必須儘快地走出核能。

羅蘭·德波爾德(Roland Desbordes):就我個人而言,我始終認為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走入核能。上個世紀六十年底,核能剛剛起步時,我就反對開發核能,因為,核能缺乏安全保障,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核廢料,當初,人們還很少談到核污染以及核能的價格等議題。很遺憾,當初的決策者們並沒有聽取反對者們的聲音。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堅決主張早日走出核能,當然,這不是我所在的研究機構,也就是法國放射性獨立研究與信息委員會的官方立場。我們機構的作用是測量空氣中的核輻射的程度,是否應該走出核能並不是我們的工作範圍。

感謝中國民間環保人士吳輝先生以及法國放射性獨立研究與信息委員會主任羅蘭·德波爾德(Roland Desbordes)先生接受本台的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