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佔中案裁決為表達自由畫線 國際社會反彈 中國反斥指責無根據

為爭取香港民主而在2014年引發佔領運動(又名雨傘運動)的九名主要人物,被裁定不同的公眾妨擾罪名成立,被告的求情未完,明天繼續,裁判官相信要稍後才會作出判刑。不過,有關裁決已引起西方價值觀持有者與中方的叫戰。國際特赦組織認為,裁決已嚴重打擊香港的言論自由及示威自由,促港府停止以檢控來阻嚇市民;德國國會議員指不接受示威者被恐嚇,而前港督彭定康更形容港府以過時的法例作報複式檢控,會令社會更分化。

國際社會指佔中案裁決縮窄香港的表達和示威自由
國際社會指佔中案裁決縮窄香港的表達和示威自由 國際特赦網頁
廣告

不過,中國外交部不單支持檢控,更指若其他國家稱判決有損香港,即屬毫無道理。

香港最高決策機關的行政會議成員兼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承認,裁決對表達言論行動畫下界線,而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則質疑這界線,指煽惑他人煽惑公眾妨擾罪名成立,影響深遠,因為這可能令言論自由被嚴重收窄,亦可能造成寒蟬效應。他估計,法庭的裁決可能成為不少歐美國家下一輪對香港人權狀況評估的依據,甚至向港府施壓。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在裁決後不久迅即回應,指支持民主的雨傘運動九名領袖被裁定「公眾妨擾」罪名成立,「嚴重打擊香港的言論及和平示威自由」,該會總幹事譚萬基更認為,港府是以措辭含糊的控罪「迫害」雨傘運動九子。他續稱,港府日益以起訴作為針對和平行動人士的政治工具,濫用法律來壓制公眾討論民主及自主等敏感議題,該會促請港府停止阻嚇市民合法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

另外,人權觀察駐香港資深研究員王松蓮說,香港法院將公眾妨擾罪套在爭取人權的和平抗議上,等於發出危險信號,使香港的言論自由進一步收緊。

歐洲政界方面,英國關注組織「香港觀察」引述英國和德國政界人士批評裁決。當中,前港督彭定康指出,當大部分人以為港府施政以團結社會為目的時,當局卻以不合時宜的普通法控罪、報復性地就2014年的政治事件提出起訴,結果是社會驚人地分裂。

德國國會人權和人道救援委員會亦有同感,「香港觀察」指委員會主席Gyde Jensen和成員白索(Martin Patzelt)均對示威者行使言論自由及和平示威權利時受到脅迫,白索更表明,反對以含糊的惡例打擊民主價值和原則,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已批評有關法例削弱表達自由,以此威嚇示威者,不利香港正面發展。他促請中國政府信守承諾,讓香港續享自治、召法獨立和新聞及言論自由,立即停止透過港府對雨傘運動人士作出政治檢控。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盲裁決和國際反應作出回應,指北京的中央政府堅定支持港府依法懲治非法佔中主要組織者和策畫者,如果有任何其他國家的人士,片面理解判決為損害社會,屬於毫無道理及毫無根據。

他表示,佔中事件發生在任何國家和地區,相關政府作出維護公眾正常生活秩序的決定,無可非議。

為爭取香港落實真正普選,法律學者戴耀廷、政治學者陳健民和朱耀明牧師自2013年3月發起「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及至2014年8月31日人大常委會為香港普選設限,佔領行動臨時在金鐘政府外的公眾地方進行,並在9月27和28日出現佔領道路等行動,為期79天。警方其後控告多名示威者,以佔中九子案最惹人關注。結果,九人今(9日)早被裁定不同的公眾妨擾罪名成立。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