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泰學者:新冠肆虐後如何走向未來

發表時間:

新冠病毒衝擊全球,危機波及各個層面。泰國公共政策與發展研究院日前舉辦“新冠病毒改變未來世界”座談會,泰國學者分別從地緣政治變化、全球化趨勢逆轉、城市人口變遷等角度分析未來世界的演變與發展趨勢,促使人類重新思考未來的內容涵蓋了人類生存方式、社會發展方向、社區群體整合、科技水平和醫療技術,乃至政府管理機制、未來政選方式、世界經濟與人類生活環境等方面。

用於測試感染新冠病毒的產品或設備名稱以及製造公司名稱
用於測試感染新冠病毒的產品或設備名稱以及製造公司名稱 © 網上截圖
廣告

泰國公共政策與發展研究院(IDPD)學者婉博士(Wan Chantavilasvong)披露新時代城市人口發展與變遷研究計畫部分內容指出:新冠病毒來襲給全球各國所推動的公共系統發展帶來新的挑戰。首當其衝是公共交通系統突變,令未來人類生存環境面臨巨大變數。無論是溝通國際大小城市的航空路線,還是大型都市內部連接各地的公共交通系統全都包括在內。隨着新冠病毒在人口密集區的傳播疫情難以控制,促使公共醫療系統以及人均所佔空間面積成為設計未來公共政策必須考慮的要素。當前疫情尚未結束,但有關社會人口生活方式、地位懸殊、貧富差距等公共系統數據足以引起各方重視,以便設計公共政策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自然災難、經濟災難甚至是人為災難。

泰國朱大亞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安提出三大觀察方向提供思考。首先是新冠病毒造成全球化發展趨勢逆轉(Reversal of Globalization);其次是對現有經濟模式的重新思考(Rethinking Existing Economic model),龐大的產業供應鏈被斬斷,煽動民族主義勢必給國際貿易格局造成改變;最後是中國崛起和美國獨霸時代終結(China’s Rise and the end of American dominance)。學者提醒不能採用“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思考上述問題,建議採用靈活且具有多維度的視野看待宏觀趨勢的變遷。

在這場新冠病毒衝擊全球的危機中,不同國家的政治和外交立場,令各個疫情國家陷入了“該不該互抄作業”的困惑,泰國資深媒體人他儂(TanongKantong)認為對比中美俄等大國所採取的應對策略具有一定借鑒價值。繼對比中美政策後,他儂指出美國和俄羅斯所採取的應對措施呈現出不同的政策傾向,也體現了美國和俄羅斯不一樣的經濟構架。一句話總結: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傾向扶持社會高端的財富階層,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則側重扶持社會低端的底層民眾。

他儂回顧普京過去一周內宣布的社會援助政策,指出重點利益落實到了在新冠疫情中真正蒙受損失的底層民眾。俄羅斯現今財政狀況已不再像前蘇聯解體時那樣存在問題。根據非正式統計,俄羅斯財富基金總額100億美元,國際貨幣儲備5700億美元,保守估計擁有黃金1萬噸。但據觀察普京並未動用上述國庫資金,而是通過整合頂層和中產階級的力量,分擔起緩解新冠危機的經濟責任。普京採取彌補稅收漏洞的方式,針對俄羅斯企業支付給海外賬戶(Offshore Trading)的股息收入提高課稅,官方徵稅率由2% 提增到15%,此外還針對定期存款額超過100萬盧布(摺合1.3萬美元)的銀行賬戶課徵稅率為13%的費用。兩項課稅收入回籠俄羅斯國庫後,將運用於援助感染病毒者、受到衝擊的失業者以及家庭子女等人。可見普京在沒有出招扶持銀行、大型工業和企業的同時,卻也並未加重富人的稅務負擔,而是鼓勵擁有更多資源和財富的人,透過公平的方式援助社會中弱勢族群。

觀察特朗普治下美國政府所採取的新冠病毒應對政策,首先斥資6萬億美元通過直升機撒錢(Helicopter Money)方式援助社會,其中2萬億美元用於援助國家實體經濟,其餘4萬億美元提供美國央行和財政部用於維持國家金融穩定。此外針對大約2萬億美元不斷滾動的短期貸款進行救濟分配,譬如:救助失業人員人均1200美元;斥資2,500億美元為失業者購買保險,在過去一周中美國新增失業者600萬人;向小企業提供3,500億美元貸款,該筆貸款在企業不裁員前提下可獲免償;斥資5,000億美元援助瀕臨破產的工廠;斥資500億美元援助民航業;斥資1300億美元援助醫院;斥資1500億美元援助各地政府等。可見當前形勢清晰反映出新冠病毒重創了正處在惡化中的美國經濟,尤其是敏感而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如同2008年次貸危機中美國政府首選關注華爾街和大型企業那樣。美國銀行體系早在2019年出現嚴重銀根短缺,暴露出金融泡沫即將破裂的風險,美聯儲於去年9月17日秘密採取資金增流措施,此次逆回購債券(repurchase agreement)行動傾力扶持金融業,今天看來已經不是秘密,畢竟這取決於美國的主體經濟構架。俄羅斯整體經濟規模比美國小約10倍,更沒有像美國那樣的鍊金術,因此其經濟體系並沒有受到更嚴重的破壞。

總而言之,新型冠狀病毒變化詭異,疫情控制難度多次打破常規思維。泰國通訊社5日消息透露,早先宣布疫情受控的中國,如今再度傳出新增病例並且呈現遞增趨勢。中美之間在貿易戰告一段落後,各方控制新冠疫情所採取的措施與成效,也將成為引導未來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全球多位政要以及學者紛紛預估新冠病毒造成的影響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但這場危機在封殺諸多機會的同時也促生出不少的轉機,亟待各方運用集體智慧共同過渡。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