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新冠肺炎

武漢疾控中心《自然》子刊發文:1月初就出現新冠“人傳人”

武漢疾控中心學者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指從當地類流感患者的咽拭子樣本中,發現9個1月採集的樣本帶有2019冠狀病毒,患者來自不同區域,患者的樣本中最早出現癥狀的日期則是1月4日。

湖北武漢民眾紀念疫情逝者資料圖片
湖北武漢民眾紀念疫情逝者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當地時間4月7日,學術期刊《自然》子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了一篇來自武漢疾控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獸醫診斷實驗室研究團隊合作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訊作者為武漢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檢驗所副所長劉滿清。文章指出,“研究人員對2019年10月6日至2020年1月21日採集的流感類似癥狀病人(ILI)的640份咽拭子標本進行了回顧性檢測,發現其中的9份呈新冠病毒RNA陽性。他們認為,這項調查表明,在不遲於1月8日的1月初,武漢市及其周邊地區已經形成了新冠病毒的社區傳播。

文章提到,這些患者年齡介於35-71歲之間,就診時間均在1月,最早出現癥狀的日期是1月4日。文章中也指出,在非常有限的樣本里,隨着時間的推移,也能在這些流感狀病例中檢測出更多新冠病毒感染者。尤其是在樣本收集的最後一周里,在30歲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的陽性比例甚至已經超過了流感病毒陽性比例。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9名確診陽性患者中,7名患者的註冊居住地在武漢,而他們來自6個不同的區和周邊地區。剩餘的2名患者,註冊居住地則在武漢之外。這些數據也為當地的社區傳播提供了額外的證據。研究人員們推斷,這些數據表明在1月初,武漢便已出現了新冠病毒的社區傳播。

文章提到,回溯數據表明,和2017和2018年同期相比,自2019年的12月初起,呈現流感癥狀的患者數量明顯上升,並在新年左右達到峰值。同樣,在門診患者中,出現流感癥狀的患者比例也從早先的1.97%,猛增到了9.44%。研究人員們指出,這些數據表明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呈現流感癥狀的患者有着明顯增加。為此,我們有必要區分其中的流感患者和新冠病毒感染者。

另外,隨着疫情的迅速發展,自2020年第4周開始,武漢暫停了流感類似癥狀病人(ILI)監測工作,疾控中心病毒學實驗室和哨點醫院都開始重點處理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爆炸性醫療需求。研究者們認為,迫切需要進行系統的人群血清學調查,以揭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完整傳播狀況和傳播歷史。他們認為,總體來說,這項工作為了解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流行的早期階段增加了信息,對當地ILI患者新冠病毒的檢測表明,武漢在1月初已形成了社區傳播。

財新傳媒在相關報道中指出,根據之前武漢官方通報的信息,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了 27 例 " 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 " 的相關情況,稱到“目前為止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直到1月22日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專家研判認為,病例主要與武漢相關,已經出現了人傳人和醫務人員感染,存在一定範圍的社區傳播。這一官方結論,是在鍾南山院士牽頭的高級別專家組抵達武漢,得到醫護人員已經被感染的消息,並於1月20日鍾南山公開披露已經發生“人傳人”之後發布的。

報道還指出,實際上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接受採訪時就曾經提到,12月28日,醫院後湖院區急診科接診了4例和華南海鮮市場有關的發熱病人。到2020年1月1日前後,醫院共收治了7例 " 不明原因肺炎 " 病例。12月29日,艾芬所在的急診科向醫院公共衛生科上報了這7例發熱病人中急診科收治的4例。

文章提到,劉滿清等人在論文中介紹,武漢的流感監測項目從2005年就已經開始,是中國國家流感監測網絡的一部分。武漢的兒童醫院和第一人民醫院是流感監測的哨點醫院,這兩家醫院要每周報告流感類似病例,並每周各收集20份咽拭子。此外,論文作者建議,對於所有正在爆發疫情的國家和地區來說,都應該加強流感狀患者的監測。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