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張倫:今非昔比 《花木蘭》難再有當年“輝煌”

發表時間:

因新冠疫情推遲上映、因涉及香港新疆議題引發爭議遭多地呼籲抵制、美國迪斯尼電影斥2億美元重金打造的真人版《花木蘭》新片在過去一年間頻頻上媒體,受抵制下仍然在台灣院線創下亮眼票房,由此引發對電影和政治更多的思考和分析,今天的專題節目,我們就連線社會學者、法國蓬多瓦茲大學副教授張倫先生談談他對這個話題的看法。

2020年9月8日,泰國曼谷一家購物中心影院
2020年9月8日,泰國曼谷一家購物中心影院 © AFP
廣告

張倫先生首先談了他對花木蘭電影受抵制的看法。

張倫:一個演員當然有他(她)的權利表達自己的立場,同時,觀眾也有自己的權利選擇看不看某一電影,某一部由某一個演員扮演角色的電影。由於劉亦菲在香港這個問題上這樣一個立場,支持香港警方的立場,讓許多關心香港自由民主的各界人士、觀眾感到反感,杯葛她主演的電影,我想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沒有任何理由指責這樣的事情,這都是觀眾的權利,其他人也沒有權利、甚至也沒有辦法說非要觀眾去看某一場電影,這也不是中國大陸,非要單位組織發票等等,所以我想,這是很自然的一個現象。

這樣一個自然現象的背後實際上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選擇的問題。不管怎麼樣,西方的觀眾對香港人民的自由、對民眾的追求還是表示支持的,也是通過這種方式折射了現代西方世界許多觀眾對香港事態的關心,對香港人民自由的權利受到踐踏而表示的擔憂。我想這是這個事件一個最重要的背景吧。

除了劉亦菲有關香港言論的爭議,另外影片在上映後,因為在片尾的鳴謝中出現了新疆宣傳部和公安而受到更多質疑,您對此怎麼看?

張倫: 我沒有看這個片子,我沒有時間,同時也不太感興趣這樣一個片子,一般好萊塢有關中國的片子給西方看一看吧,像我們這樣,對中國背景出來的片子平常我就不太喜歡看,更何況這樣一個背景。我想這個事情出現的背後,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你如果說是反華的話,那我要問的問題是,現在為什麼有這樣一個現象出來?大家如果記得,我想迪斯尼推出這樣一個大片的本意,有一個著名的《花木蘭》的動畫片,當時是風靡世界,讓迪斯尼成功的一個商業舉措,當時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個“世界現象”。那為什麼迪斯尼今天要拍這個片子,可以也是希望複製、重現當年的輝煌。

但是為什麼今非昔比? 這麼多年之後,有關中國的同樣的一部片子(這次是真人演的)會遭遇滑鐵盧,受到杯葛,票房不佳?除了有新冠疫情這樣一個背景,全世界許多人、不是精英、反華不反華我們姑且不講,就是許多民眾也因為從中國蔓延的疫情,由於中國官方至少在最初措施不力、隱瞞疫情,造成病毒在世界範圍的擴展,引發了全球健康、經濟、文化、政治危機,許多普通民眾也受到很大波折,生活上遭遇很多困難,因此對中國這種反感、厭惡之情現在也在旁邊蔓延,所以這的時候有這樣一部大片不招人們的待見,我想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是社會心理使然,今非昔比。更何況現在整個其他方面的背景,都不利於這樣片子的出現,比如說中美關係的緊張,中國不僅僅是在香港問題、在新疆、在南海諸多方面給人一個咄咄逼人的形象,在這樣的背景下,這樣一個以中國為背景的大片受到人們的杯葛我想幾乎是難以避免的事情,這是邏輯上的一種必然。我想迪斯尼本身就打錯了算盤。如果中國許多人希望所謂中國的一個故事能夠通過美國在世界好好講,這樣一個想象我估計也是今非昔比,不可能得到實現的。

儘管這個影片之前在香港、台灣、泰國都有抵制的呼籲,但是在9月4日在台灣上映,今天9月11日要在中國大陸院線放映,一些報道說,在台灣上映一段時間以來,儘管有抵制的聲音,但是好像在台灣還是創下了不錯的票房,這一周僅次於英國著名導演諾蘭的新片《天能》之後排名第二,您對此怎麼看?有分析說“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

張倫:我想這是肯定的,迪斯尼推出一個大片,有一定的票房這是基本上可以(預期的),完全遭到不堪的話我也不太相信。我想僅從迪斯尼這樣的品牌、包括它的銷售渠道等各方面的推銷,包括人們的好奇心理等等,我想有一定的收益、一定的觀眾,特別是在華人文化地區等等有一些收益,受到一些有限的歡迎,我也並不奇怪。但是我剛才所說的:按照迪斯尼設想的、這樣的大投入、重建《花木蘭》當年的輝煌我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這個基本上是註定的。且不講其他的因素,僅僅講新冠疫情等,這都會影響到影院的收入,更何況現在充滿了爭議的一個電影。

我們可以說“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但是藝術家、藝術的展示畢竟是在一個政治環境當中,是不可能不受到一些影響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不可能有迪斯尼所希望的“輝煌”吧,但在某地區、或者某時段有一些什麼收益,我想也不奇怪,這個也很正常。

最近《花木蘭》的有關報道不斷,路透社最新的報道說,中國當局對於9月11日《花木蘭》在大陸院線上映指示媒體不要對電影做報道,您分析這一要求是否是因為涉及了香港、新疆等議題的敏感度有關?

張倫:當然我們無法猜度背景到底在想什麼,我們至少我個人感覺在智力上已經遠遠不夠了,我們經常理解不了北京為什麼這樣說、為什麼這樣做,但是我猜想是否有另外一個可能,就是說,因為是美國的影片,不想讓你有太多的什麼收益?,這是不是也是一種考慮?我不知道,沒法做斷言,另外就是因為有這樣一些爭議,會不會反而引發一些人的好奇等等,吧這個事情繼續炒下去,都可能會引發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做這樣一些通知要求,恐怕也有一些邏輯,但是剛才講到的所謂“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你看北京的這個例子就說明得很好嘛,“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並不是那麼簡單嘛,對不對?特別是在當下這樣一個格局,在中國這樣一個背景,牽扯到中國的事務,因為中國這樣一個體制、極權的一個體制,什麼東西都很難不觸及到政治,所以說“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那隻是在一個民主的國家,可能提起這些事情還有一些可能,牽扯到中國的事務來說,其實是很難做到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